第285章(1/4)
(还没修改完毕,请读者大大们在半小时之后刷新一下。)
感动,是真的感动。
在看过赵诚大热天还穿着长长的『迷』彩服,冬天被风吹得冻起满脸冰渣子后,再听到老人的话,实在让大家感触很深。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甚至是现在都还存在着的事。
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久了,有时会把一切看得理所当然。
甚至会忘记有群可爱的无名勇士,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付出着。
而这个节目,把他们重新带进了大家的视线中。
赵诚在拍摄时,是真的跟着整个节目组来到了边疆地区。
华央在节目立项之前,就已经跟有关部门做好了协商。
所以,他们来到这里拍摄都是经过同意的。
只要节目组不影响战士们的正常工作,别进去不允许拍摄的范围,基本没什么问题。
另外,除了赵诚自己和少许演员外,军人们在节目中也有集体出镜的一幕。
观众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很多都是真实场景。
赵诚扮演的原型老人,今年其实也才50来岁。
可模样看上去比平常的50岁老人要憔悴不少,像60多岁。
虽然他站直了以后,依然有着挺拔的军人之姿,但多年的辛苦全写在脸上。
老人家里在80年代,就已经有了电视和小霸王游戏机。
不说富裕之家,起码都是条件不差。
假如老人当时选择的不是当兵,他估计会过着滋润的生活,保养得当,然后像李治海那样,到了5多岁。
观众们心中都充满了感慨,化身为节目的自来水,四处宣传。
“真是出乎意料的好看,好期待下一集啊,完全没想到我有一天会催更一部记录片。”
“《我和祖国的那些事》这名字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没看过的人都猜测它是个无聊的节目,看过的人才明白它有多么贴切。”
“我之前还以为赵诚是节目组邀请过来讲‘爱国心得’的嘉宾,可现在看来,他是身兼力行啊。”
华央是观众缘不错的频道大哥。
但它除了《新闻联播》和几个老牌的节目外,整体收视率其实不算高。
旗下有些小众频道,更是把为爱发电诠释得淋漓尽致。
《那些事》这节目则是小众里面的小众,哪怕别人在摁台无意中看到了,也会下意识地略过。
尽管制作再精良,在前世也没能溅起一粒水花。
因为大家对华央的印象已经固定了,都认为他们做出来的节目,都是严肃的教育或科普。
所以有很多优秀的节目,由于大家的先入为主就这样被埋没了。
其实,《我和祖国的那些事》在前世也很棒。
哪怕从前没有赵诚的加入,节目的质量依然扛扛的。
毕竟立项的资金,有90都投入在节目的塑按照演技的标准来进行选取。
例如这期,为了追求真实感,监制让全组人都搭乘飞机来到了边疆地区。
除了赵诚开头的在家玩耍的场景,其余镜头都在这里完成拍摄。
一整个节目组的住宿、伙食以及交通费用,那是非常庞大的。
最后,只剩不够10的资金,用来支付全体演员的片酬。
这样的良心节目,怎么能不好看?
可引用观众的话来说,那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龚导演一心一意放在节目的制作上,其余宣传什么的一概不管。
因为在他眼里,华央本身就是个金字大招牌,识货的人自然会过来看,没必要像其他卫视台那样暄众取哗地进行炒作。
道理是这样没错,但龚导演没了解过现在的人,更倾向于快餐式节目。
大家没那么多深沉的想法,表面上看着哪个好就看哪个了。
这就是《那些事》前世扑街的原因。
而这辈子有了作品口碑向来就不差的赵诚,总有群人会因为看见这个名字,而尝试收看节目。
如今又有一群观众现身说法,力证节目很好看。
这自然引起了其他人的兴趣。
大家抱着打开试试的心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