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二章 夷陵之战(34)(1/2)
潘濬主动请缨前往荆南,不完全是立功心切,他还有一个小算盘,那就是避开刘备。
虽然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非常流行“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但对忘恩负义,调转枪口对准老主公之人,还是为人所不喜,吕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其实,吕布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也不想独霸一方。
只是因为他杀了对自己有恩的丁原投奔董卓,然后又背叛并亲手杀了重用自己的董卓,吕布的名声彻底坏了,为人所不齿,再没有人愿意收留他。
吕布曾经投奔袁术、袁绍,但他被袁术拒绝,又被袁绍利用并猜疑,不得已才逃往河内,自己另起灶炉。
他进攻兖州时被曹操击败,败退到徐州,本来是要投奔刘备的。
但刘备心存顾忌,没有接受接受吕布的投效。
但碍于名声和情面,只是把小沛他作为暂时安生之所,这才导致了后来吕布的鹊巢鸠占。
以吕布的武功和军事才能,如果有一个能够驾驭他的好主公,获得荣华富贵、流芳后世也不是没有可能。
张辽跟随吕布,也是多次背主,但因为他不是主将,并没有弑主,而且他也没有做忘恩负义之事,这才得到了曹操的赏识,成为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一。
潘濬以忠臣自居,自然不想与刘备兵戎相见,这才主动要求到荆南去。
不但可以建功立业,还可以暂避刘备的锋芒,留下以后见面的情分。
如果刘备击败孙权占据荆州,就算潘濬跟随孙权退往江东,因为潘濬做得仁义至尽,刘备也不好意思拿留在荆州的潘家开刀。
孙权非常了解这些名士的心态,并不怕潘濬对自己不忠诚,而且他说的有理,索性就当一个明主,做到用人不疑,决定派潘濬平定荆南,就询问潘濬需要多少兵力,潘濬不假思索回答只要五千人马。
孙权很奇怪,因为荆南起事的樊胄、习珍,两人的人马加起来,早就超过五千,现在樊胄自己就有差不多四千兵马,围攻武陵城甚急。
而习珍已经在零陵打下数县,兵力已经在五千以上,声势可不小。
如果潘濬只带五千军马,很有可能被两人联手击败。
孙权有些不放心,就对潘濬说道:
“你只用五千人马,是不是太轻视樊胄和习珍了吧!”
潘濬提出只要五千军马,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现在孙权的兵力捉襟见肘,不可能抽调太多的军队给自己这个降将,再说自己不熟悉江东军,用起来也不顺手。
潘濬在打理荆州政务以后,招降荆州的老兵,得到五千余人。
这些职业军人,不是刘表的旧部就是刘备的旧部,他们除了打仗也不会别的谋生本事,虽然对刘备有很强的归属感,但还是不得不参加潘濬的队伍,混口饭吃。
用他们来对付刘备,面对昔日的袍泽,就不太保险了。
但这些百战精兵,如果只是用来维持地方上的治安,有点可惜了。
刚好可以用来对付樊胄的乌合之众,就算与樊胄硬拼,潘濬也有把握完胜,何况自己还有暗中准备的斩首战术,击败樊胄,易于反掌!
潘濬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习珍是个人才,其弟习宏文武双全,他们两个领军,如果是先打他们,我还真没有太大的把握,但现在他们在零陵北部的动静不小,摊子铺的太大,兵力分散,不足为患,而且习珍兄弟向来看不起重利轻义的樊胄,绝不会与樊胄合兵一处。樊胄本是商人出身,是个重利轻义之辈,信誉不高,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手下士卒不会归心,虽然颇能卖弄唇舌,实际上却没有辩论之才,以前他曾为州中人士准备宴会,但是到了中午,都还没有东西吃,十几个人就自行离开了,这就如同只看到侏儒的一部份,就可以得知全貌一样。“
孙权听了潘濬的回答,放下心来,大笑不止。
于是,孙权当场拍板,派遣潘浚统领五千人前往武陵平乱。
……
……
樊胄虽然特别想要当官,但因为本身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