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第451章 诸葛当年战死地(2/3)
果你的敌人没有火枪的情况下,另一方就可以完全靠霰弹炮来取代火铳的定位——反正敌人也不会在一百二十步远之外站定了和你排队枪毙,而是会一直冲上来;那么,不如在五十步的时候才一波流开炮,然后把火炮撤走,火炮两侧的近战兵种马上冲上去堵住正面肉搏厮杀。这样还可以强化部队远近战的切换,减少兵种数量与配合难度。当然了,吴越人在刚才那一轮炮击上,也是用了一些小窍门的,绝不是一看到了五十步就随随便便开火——所有的吴越轻炮在装填好霰弹之后,利用最后那数十步的时间,都按照炮号的奇偶数编号,奇数炮门向左转动约莫三四十度,偶数炮门向右转动差不多同样的角度,然后才开火。这样一来,原本稀薄的散兵线,就因为交叉射击的火力而等效强化了命中截面的纵深——这种原本要到米国南北战争期间、手摇式加特林机枪诞生后才被军事界总结出来的战术,在如今这个时代自然是不可能有除了钱惟昱之外的第二个人总结出来的了。千万别小看这开炮前的交叉一转,在敌军为了防炮击而可以疏散一线战阵密度的情况下,这一转可以让霰弹炮的命中覆盖率增加将近一倍。
说来长,其实也就是数息之间的事情,两军随着钢铁与血肉的碰撞,很快厮杀在了一起。宋人兵甲不如吴越人坚利,这也是多年来双方都知道的共识——毕竟从李重进与赵匡胤厮杀的年代算起,吴越板甲的质地优良便已经名传华夏了——不过任何军队都是会根据战场的需求而进化的。因为敌军武器的进步,宋军自然也会不断提升其器械。
为了应对板甲,赵匡胤从开宝二年开始的殿前司禁军扩军计划中,就已经大量使用夹刀棍、斧刃枪之类质地沉重一些的长杆兵器替换部分老旧的传统长枪;又有类似于后世岳家军的单手战斧、乃至偏北方辽人使用的钉锤之类的兵器,兼顾直接砍杀的效果与钝器打击。如此一来,倒也不至于完全拿吴越人的精锐铁甲兵没办法。只是随着兵器的沉重,宋兵的武艺发挥自然更受限制,身手也无法保持敏捷。反观吴越精兵拿着水锻陌刀、倭刀的,只要不和宋人的重兵器直接格挡,便可轻灵迅捷地刺杀。至于混铁铸造的十文字枪,更是完全不逊硬磕。
不过此时此刻,宋人面对的问题显然不止兵器上的,还有阵型上的,他们在一开始的冲锋中为了跑出速度和降低炮击伤害,阵线拉得非常松散,到了接战的这一刻,被以逸待劳结阵刺杀的吴越人一阵砍杀,这一劣势马上就放大了。只见几个宋军中骁勇的军官,多是都头、虞侯级别的,身先士卒迅猛砍杀,纵然杀死了几个吴越兵,也很快因为后援不济,被吴越人以多打少干掉后填补回了缺口。靠着一气血勇杀出来的缺口和松动根本无法发挥其价值,反而让一开始略微松动的吴越人适应了这种血腥的氛围。
毕竟,吴越人终于和这个时代有数的天下强军交战了!一支在接敌之前就被远程火力杀死杀伤一两成人马,却还能继续死战不退的部队,本就是一种钢铁神经的体现了。北人那种多年血火厮杀练出来的杀气,吴越军队此前可以说是确实没有正面见过。
机械地捅刺,收枪,挥砍,劈杀,吴越军队在宋军阵型渐渐猬集的过程中,也渐渐完成了最初心态淬炼的蜕变,眼见着身边战友和敌人倒下,各自死战不退。数年来靠着南洋猴子和高丽棒子人头的练胆,吴越军人的适应能力还是不错的,一场血战之后,很快就能提升一个档次心理素质。
这是一场体力、兵刃、武艺、气场的综合较量,每一分钟都有数十条残值断臂或是人头翻滚飞溅,仅仅剧烈厮杀了一盏茶的功夫,两军前沿就丢下了数百具尸体。两翼的王小波和李顺义军虽然战斗素质不如正规军,可是能够被他们亲自带出来的人马,好歹也是经过了一番自然选择地淘汰的,所以蛮勇狠辣也是不差——自古以来农民军筛选士卒最好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无非是连续流窜作战,再连续从百姓中募兵。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