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白首双星(2/2)
同着往厨房“拐带”。须臾便走出一个妇人,也是布衣布裙的装扮,满头的青丝不见一根银发,虽眼角已见皱纹,气色却泛红润,春归看她的年纪应与纪夫人相当,所以只以夫人相称,那妇人满脸的笑,一点不和春归见外,携了她的手便往厅堂里坐:“我的长孙媳妇和娘子一般的年纪,娘子若不和老妇人见外的话,唤我一声阿婆就是。”
又向春归介绍一旁斟茶倒水的僮儿:“他是我的小孙儿,眼下正当启蒙的年纪,所以被送上山来让祖父教导。”
春归打量这厅堂里的布置,一张铁梨木的天然几,长不超八尺宽不过五寸,飞角处未太尖,乃平圆的古式,也没有按时兴那样雕刻九鱼、三羊、骏马图,则略雕如意纹;西墙上悬垂一幅陆探微的风竹图,东墙斜角与之照应,则是一幅书法,未落款名,但春归看那气韵骨法却极有厚重质朴的古风,写的却是李商隐的无题。
“这是外子年轻时一回酒醉所书,后来赠予了我,是当作绝别后留作念想,却没想到还有相守的一日,外子就把这卷是对往昔的见证。”凤妪见春归目光所向,仍是不见外的解释。
春归道:“两位长辈白首不离、子孙绕膝,这般幸福圆满实在让人羡慕。”
又听凤妪的言外之意,当中似乎还出现了波折坎坷,使一对有情人险些分离,真幸运后来有惊无险,才有了如今的白首处山中居。
“我亦觉得此生无憾,只是在外子族人眼中,我仍是他的妾而非他的妻,总归是连累了子孙,担个庶出的名声。”
春归听凤妪竟然对她说起了家中的私晦,一时间倒不知怎么应对了,她不知前因后果,那安慰的话说出岂不虚伪?
好在是凤妪的小孙儿,替春归解了围。
“庶出又何妨,父亲也说了,只要自己有才华有本事,别说是庶出,就算是贫寒门第出身也一样会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小少年骄傲的挺着自己的胸膛,掷地金声的安慰祖母:“阿婆莫和那些顽固不化的族人一般见识。”
春归立即夸赞道:“真是个男子汉,这年岁就有好志气了。”
“娘子也别介意老妇人交浅言深,实在山中居住虽说是清静,外子却是怪脾气,最厌烦旁人打扰的,这么些年来,唯有赵郎君和娘子才能得他认同留宿,我老了,好容易有娘子这么个人陪我说话,就没忍住唠叨过往。”
春归忙道:“阿婆若不和我见外,也称一声春丫吧,家中亲长过去就是这样称我。”她听凤妪似乎极想和她聊聊过往,况且她也不无好奇凤翁凤妪的经历,又道:“见两位长辈这样恩爱,晚辈羡慕得紧,本也是好奇阿婆与凤翁的故事,只是不好冒昧打听。”
“都是些陈年旧事,春丫既想听,没什么说不得的,且待晚些时候咱们慢慢说,我先安排你们一行人今晚的宿处。”凤妪似是很欢喜春归“不见外”的性情,赶忙的张罗起来,并不让春归忙碌,只让孙儿陪着春归逛逛山斋。
时值夏季,北墙的门扇已拆,绕过中堂花蕊石的屏风即能见后一重院落,是山石围成的矮墙,因本是建于山中,就没再洒鱼腥水引薜荔根向上攀爬,保留了山石本身的玉白色,看上去分外朴素自然。
中庭亦建得较为宽广,种着花木列有盆景,往东的月亮门洞进去,碎石铺成的小径边种着矮竹,间中有茶室凉亭,而后就到了书斋,书斋分两层,底下其实是间琴室,楼上可以远眺山景。
“我阿婆抚琴可悦耳了,阿翁当初正是为我阿婆琴声吸引。”凤小郎又带春归去瞧书房里一幅肖像:“这是我阿翁亲笔绘成,是年轻时的阿婆,和阿姐你一样美。”
春归很开心的摸了摸这孩子和赵小六一般的年纪,可比赵小六乖巧多了,活该那熊孩子论是如何哭闹,兰庭也硬是不让他同行,把他留在了汾阳让爹娘严加管教。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