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澎湖战潮(1/4)
在东方的地理与政治版图上,澎湖列岛一直有着不轻的地位,它扼守着东方帝国南北海路的咽喉要道。台湾海峡,一直以来都是福建沿海南北海路贸易的必经之路,而澎湖列岛就处于这个航路的最要害位置。
有正式文书记载的澎湖列岛的政治属性,是从宋帝国开始,澎湖列岛不断以各种名目出现在官方文献中。公元1225年,南宋福建市舶提举赵汝适《诸番志》称:泉(泉州)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明确定义澎湖列岛为福建泉州府晋江县行政管辖。
1281年,蒙元帝国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且象征性地将台湾岛也纳入了元帝国版图。
明帝国时,澎湖列岛不仅仅成为防倭的军事重点巡防地,也正式列入了地方户籍管理单位。
到明帝国万历年间,澎湖的防卫,已经与福建金门、厦门及附近各海防融为一体。《澎湖厅志》卷五《武备》引《厦门志》曰:澎湖游击,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增设,属南路参将,驻厦门,而澎湖其遥领也。
澎湖游击将军,开始出现在明帝国的正式文献中,地方军政官职的设置,表明明帝国已将澎湖的海上军事防御建设看作整体国防建设的一部分。
但和许多大明帝国历史上负责海防的军事官员一样,澎湖游击将军的办公地点也是很狗血的远在厦门。
这样一个在历史文献里反复念叨了无数次的重要地点,在16到17世纪的百年间不断被轻视着。忽紧忽松的海防政策,导致福建海防一直处于“人来疯”的状态,有事儿一拥而上,没事就束之高阁,任由各种海外势力轮番侵占。
.
几年前,不知道从哪获得的小道消息,认为西班牙人将要占领台湾岛,生怕从此明帝国和日本贸易线被卡断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了以雷约森(reijeen)为统帅的荷兰雇佣军,企图进攻澳门。
可惜严晓松那一句耳边的悄悄话,让荷兰人的突然袭击落了空。虽然历史上荷兰人也没有得逞,但这一次,同时被大明水师、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围拢群殴的雷约森输得更窝囊,海陆兵力加起来超过1000多人的荷兰军队瞬间就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只剩下不到一半人逃往了澎湖列岛。
但历史的惯性依然,雷约森带领的残兵败将在澎湖马公岛的风柜尾站稳了脚跟,一座简陋的军事要塞也在一年多时间里成型,转而成为将来能够进占台湾的桥头堡,俨然一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卷土重来也未可知”的架势。
荷兰人握住了海路咽喉,自然让明帝国福建巡抚商周祚焦头烂额,最擅长的嘴皮子功夫在荷兰人那里直接没了效果,想要用军事手段,可整个福建沿海海防卫所都烂得跟什么一样,商周祚基本上是束手无策。
商周祚的政治生命也就如此走到了尽头,1623年,右副都御史南居益接任福建巡抚,这个被魏忠贤势力看不顺眼的老头被一脚踢到福建来收拾烂摊子,骨子可比商周祚硬多了,直接放出话来要对荷兰人来狠的。
.
公元1624年5月10日,大明帝国历天启四年,农历三月二十三。
福建泉州府厦门的官署里,颜思齐带着一众兴奋激昂的兄弟从跪拜大礼中起身,毕恭毕敬地从福建巡抚南居益的手里接过了官袍官印。
“圣天子圣明,方有大明四海靖平之世……振泉(颜思齐的字)多年来忠君爱国,护民御寇,圣上也有所耳闻,如今江南货殖兴盛,浙闽粤商路通达,振泉之功朝廷都看在眼里。然倭害才去不远,番贼夷寇又纷至沓来,这次振泉接任澎湖游击之职,任重道远啊!”
福建巡抚南居益摸着长须,对着眼前接受招安不久的大海盗淡淡说着,面容十分憔悴。
从去年年末开始,南居益就调派了福建一带的大明官军,连同前任澎湖游击将军多次进攻澎湖,结果一连数月都被只有数百兵力的荷兰守军给击退。前景堪忧之下,南居益只能听从“阉党分子”两广总督的建议,启用了去年才被朝廷招安、在他眼里“贼性不改”的颜思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