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1/2)
韩安国做好前期的铺垫后,刘武也适时进京,就双方关心事宜进行了开诚布公地交流和探讨。刘武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拥护刘启领导,承认刘荣的合法地位,自己无意搅局。刘启表示赞赏,对其已往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其现有的地位和权益予以认同。然后双方拉了拉家常,套了套近乎,再一连办几天家宴,搞的热闹非常、皆大欢喜。
打压了刘嫖、摆平了刘武,刘启似乎顺利解决了这次“争储”事件,没有人敢蹦出来对刘荣的合法地位提出异议了。
栗姬就是这么认为的。应该说,自从一系列“利己”的信号传来后,她高兴了起来,又渐渐恢复了自己以往的自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娘胎里带出来的东西,的确不容易改掉。
在这阵兴奋劲的误导下,她没去认真揣摩皇帝的心思,更没去忖度自己为何捅了篓子却依然能够平安无事。当然,她也是考虑过的,不过得出的结论很简单——皇帝宠幸。也不能说栗姬这么考虑是错得,只能说她把问题看的太简单,或者说她不太适合搞政治。
伴随着栗姬的再次嚣张,刘嫖则扎扎实实地规矩了一阵。并非她要退出这场博弈,只不过还没找到合适办法而已。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虽然和皇帝的关系亲近,可皇帝在“储君”这件事上不卖他的帐;虽然深得老娘信任,可老娘一门心思在刘武身上。凭她一己之力想扳回局面的确不太容易。
随着各方势力的暂时休整,整个长安城也恢复了平静。
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平静而已。
政治这种事。说简单点就是争一个位置排序问题。大家都想当“老大”。可就那么一个位置,不弄个你死我活是不了这个问题的。既然问题解决不了,就得斗争。斗争也有多种,有的明火执仗地对砍,也有的接连不断地阴招,也有一些会兼而有之。当然,对政治斗争来说,使阴招是必备程序和手段。如果没达到技术要求,千万别随便登擂台,若不然,自己是怎么死的都很难弄明白。
栗姬没有弄明白,但有人心里很清楚。王娡就是其中一位。
如果栗姬的处事方式可以用“简单”两个字来概括的话,王娡则应该用它的反义词。这是一个不显山漏水的女人,但绝对是绝顶聪明的女人。说出的每句话,做出的每件事都合情合理,却都暗藏杀机。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王娡终于出手了。
不过王娡一如既往地隐藏在人群之后。“干坏事不留名”是她一贯的风格。
王娡的办法依然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句话。并且这句话还只是说给自己的亲妹妹王皃姁。
也许有人会疑惑,王娡不去找栗姬干架,和妹妹谈什么心呀?然而,这也正是王娡的高明之处。
要说人家俩姊妹,关系亲近是很正常的事情,聊会天也没什么大不了,何以会成为王娡的“办法”?
的确,看似没什么特别之处,可关键是王皃姁此时的身份却很特殊。理由很简单——正当得宠。最近几年来,皇帝与王皃姁之间的感情极好,势头之强劲绝非他人所能比。更为关键的是,最近四年王皃姁一直没闲着,具体说来就是忙着生儿子,根本就没消停过。而且成绩斐然,四年时间四个儿子进账。
应该说,目前这些妃子,王皃姁在皇帝的心中分量最重。也许又有人会问了,既然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这么高,为何史料对其的记载很少?其实这个疑问很容易解决——短命。仅那点有限的史料记载的很清楚:王皃姁生下小儿子的第二年病死。
我一直认为,如果这个女人活着,也许在汉朝随后的那段历史中,关于王娡母子的戏份会大打折扣。
历史没那么多如果。
但有一点是必须承认的,这个女人为王家登上权力的巅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比如这一次。皇帝敲打一番刘嫖后,很多人都规矩了好一阵。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王皃姁的第四个儿子诞生了。当然,这也是刘启的小儿子。
目前刘启已经38岁,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