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1/2)
刘濞的这篇檄文虽然写的很精彩,口号也提得很响亮,但效果并不太好。
这大出了他的所料。
按照他的本意,这篇文章下发后,天下诸侯将群起响应,一时三刻能把聚众造反工作搞成组团旅游活动,只需手拉着手到长安转一圈,就可大功告成。可不成想弄成了这么个结果。
这也怪不得旁人,只能说他刘濞没认清形势。
造反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弄错了还能扭回头重新来过。一旦上了这条贼船,想下来可就难了。朝廷“削藩”,在理论上诸侯们都将是受害者。但这只是理论上而已。毕竟没削到自己的头上,就算有朝一日“削”掉几个城池,仍不失是一方诸侯,最起码日常生活无虞。
可一旦跟着刘濞造反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好好的日子不过,去搞刀尖上舔血的干活,况且不见得能成功;纵然成功,自己依然是个诸侯,还不见得有保障。既然如此,何必蹚你这潭浑水?
心理层面上已然接受不了,技术层面就更不可理喻了。
刘濞为了显摆自己的实力,也为给诸侯们壮胆,好让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他把兵力、财力、以及外援都介绍的清清楚楚。听起来很热闹,但经不住推敲。
有些时候,谎话不能侃的太离谱,否则会适得其反。没了可信度,就只能是“没钱赚吆喝”,自己逗自己开心算了。
首先说兵力。
吴国再富,人口再多。也不可能凑足他所说的50万精兵。
西汉刚建国时。总人口也就在1500万左右。历经三代。在“休养生息”的政策下,人口增长的确迅速。到汉武帝初期(汉匈决战前),达到最高峰——5700万(包括领土扩张)。也就是说,从七国之乱至汉匈决战还有二十多年时间,按此倒推,汉景帝继位初期,人口最多也只有3500万左右。
他吴国才多大地盘?不到全国的二十分之一,况且是穷山恶水的丘陵地带(在当时)。总人口能达到150万就阿弥陀佛了。在这个总数中,除去女人、小孩及老弱病残,就所剩无几,能凑足25万人已算他刘濞有能力。
各路诸侯都不是傻子。这么多年来,朝廷想方设法削弱大家,实力都很有限,能凑个十万大军已经很牛了,大部分诸侯砸锅卖铁也不过三五万人。可刘濞很能吹,张嘴就说自己有50万精兵,听起来热闹。却没一个人相信。事实上,刘濞还真算是个“牛人”。他把十四岁以上、六十二岁以下男丁全部集中了起来,兵力的确很“雄厚”。不过要缩水很多——二十万。
连刘濞自己的兵力都不能相信,其他方面军就更不靠谱了。
兵力水份大,财力也不例外。什么“钱到处都是,多得花不完”,真是说谎话不打草稿。
有个矿山就了不起了?朝廷的矿山多了去了,也没见刘恒父子有“花不完”的一说。后宫妃子们还要搞纺织,夸张的是刘恒还会穿补丁。皇帝还没夸下这海口,你刘濞一个土财主就敢拍胸脯喊“自己很有钱”,也太自不量力了吧。还说什么“钱到处都是,多得花不完”,这明显是瞎球扯嘛。
刘濞这篇檄文在各路诸侯面前传阅一遍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一个结论——骗子。
檄文能传出这么个效果,真不知道刘濞作何感想。
事实上,刘濞顾不上想这些,现在的他还正惬意着呢。当闻得淮南王刘安将“发兵响应”时,他激动的坐不住了。刘安信口开河的一句话,坚定了刘濞的决心,他认为绝大部分诸侯都会像刘安一样“无厘头”。
既然如此,啥废话都不用说了,干吧。
公元前154年(景帝三年)正月甲子,刘濞起兵,西渡淮河,进入楚国。两家合兵一处,开始了这次汉朝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七国之乱”。
刘濞准备分三步走。
第一步,吴楚联军向西挺进,赵国及齐地诸军及时靠拢,会师梁地;
第二步,合兵灭掉梁王刘武后,继续向西,拿下荥阳,攻克洛阳;
第三步,以洛阳为临时驻地,挺进关中,占领长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