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夷吾?夷光?(1/2)
姜太公,唐宋尊奉的武庙主祭,封武成王,和文宣王孔子并尊华夏的文武双圣。
同样,武庙效仿文庙的规格,以汉初张良为配祀,定武庙十哲。
姬乐说青年和管子在武庙没有一个正经位置,是指二人最初不被列入武庙十哲坐侍。
还是后来唐德宗时,添加随侍的六十四人,才将管子和青年归入其中,勉强算是站在十哲身后。
但是,你架不住管子励志逆袭!
宋时,武庙名额更换频繁,堪称华夏史上最大规模的粉丝撕逼之一。
比如宋祖就曾以“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为由,将武安君白起从十哲除名。后来吴起也被除名,加上原本列为十哲之首的亚圣张良提抬为配祀,地位更高一等,空出三个座位。让范蠡、管仲、郭子仪纷纷上位。
姬乐和史皇对青年讲述后世的这个典故,并安慰说:“武庙排名多比照武勋。管子武勋远不如他治国有名,在这便有所低估。至于你英年早逝,可谓青史一大憾事。”
青年死得早,无法更进一步取得更加耀眼的功勋。不然,这武庙之中说不得也要添他一座。可即便如此,二十余岁便位列武庙,也是难得的殊荣。
听二人的解释,青年又问了几个自己同时代的将军。
姬乐哈哈大笑:“放心,你家舅舅肯定在,李广老将军也有。不过要说汉朝我最欣赏的,当是邓禹。”
“邓禹?”坐在殿内随侍的余猛然抬头。
姬乐三人谈论故土演化的历朝文明,并没有瞒着余。这等事情,也没什么瞒的必要。姬乐还打算在九宫城重立文武庙呢,巴不得这些人多打听一些故土的事。
“殿下所言的邓禹?可是光武中兴时期的元侯?”
“正是。”
汉光武帝麾下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也是武庙之中的有名人。
“既然殿下欣赏元侯,过几天可以召邓家子过来瞧瞧,看他是不是有先祖遗风。”
“邓禹之后?”姬乐闭上眼,通过国灵的权能查阅国民名单,恍然道:“就是那个驻守边台的银甲小将?”
“没错,他也是我们同辈人物。早年便随其父镇守边台,提防附近诸国骚扰。”
目前大地诸国最大的困扰,就是人口太少。如图穆、大夏、多雅这些王国,他们影响力辐射的范围很广,周边小国部落都被清扫一空,拥有辽阔的国土。
然而……你没有人口进行安置移居,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片国土闲置。
夏国除却在国土边界立碑外,还在稍微靠内的地方设置边台,和九宫城作犄角之势,以作看守边境之用。
当然,震慑性高于实际用途。如果只是一二小民在国境边缘找吃食,夏国也没办法调动大兵捉拿。更多的因素,是提防其他国家大举入侵。
“按照规矩,边台将领三年一换。再过一月,便是邓家大郎回城的日子。”
“那倒要见见了。”
姬乐对邓禹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来源刘秀。毕竟在历代皇帝中,他最喜欢刘秀。而他家友人也曾吐槽:“你崇拜刘秀,我看不是因为他的功绩,而是他的运气吧?抽卡游戏的时候拜刘秀,简直无聊死了!”
众人坐在殿内说说笑笑,很快天色泛起鱼肚白,红日冉冉升起。
姬乐精神一振:“时间到了!”
他再度带人来到中庭,前方摆下三座香案。两侧分别摞着史皇氏写下的《管子》八十六篇。中央香案上,是姬乐自己誊写的《管子》第一卷,以及女闾美姬们用过的纱巾和一撮洁白的咸鹾。
盐政之始,女闾之祖,加上后人托名著作《管子》。
一切准备就绪!
姬乐摩拳擦掌,看了看天空中的红日:“大日当空,为阳时,适合召唤男性。根据风向,要面朝东而立……”
青年和史皇氏站在旁边,听他口中念念有词,忍不住翻白眼。田平因为听说这次要降灵管子,也过来观礼。看到姬乐的做派,露出好奇之色。原来国灵殿下的召唤之术这般玄奇吗?完全看不懂。
“别理他,瞎胡闹,一点用都没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