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世间有为法当作如是观(1/2)
第十四章
沧国礼佛,不外乎三座大庙,金顶寺,焚王寺,烂陀山。
金顶寺大约与龙虎山差不多,甚至在某些影响沧国国策的建议上,比龙虎山的声音要大的多,龙虎山大约是穿着朝服的客卿,而金顶寺的大和尚,就连当初的大帝耶律保德也是恭恭敬敬,毕竟,说到底耶律保德是金顶寺养大的,文治武功的底子都在这里打下,就连大帝归天的时候,都大喊了一句:佛祖,弟子回来了。
所以,金顶寺的金顶是十足的赤金,不参杂任何水分。
焚王寺,是皇家别院,大帝死于此,且焚烧在此,立下规矩,凡沧国皇族,九岁的时候都要在焚王寺出一次家,接受佛祖的保佑,洗礼。三年之后,出寺,带发修行,一生礼佛。
理论上,最差的就是烂陀山了,烂陀山讲究一个“苦修”,以避世为宗要,几乎从不染指朝堂,但往往一些王宗贵族一生中总要在烂陀山挂一次单,无论是金顶寺或者焚王寺都是鼓励这种行为,而烂陀山出来的弟子,一旦到了金顶寺,焚王寺参加法会,辩难,无论什么辈分,身份,那都是与上师同坐。
其中的奥妙,有一句话说的明白:“君子不争,故无与之争!”,由于这句话以君子为喻开头,坊间都以为是大智慧的夫子所说,是故传流很广,但事实上,究其所出,妥妥的是道家无为。可见,秀才认字读半边也是确有其事的。
三十年前,烂陀山来了个道士,入山而止,傍道而坐,以一人而问万佛,若是在金顶寺或焚王寺,肯定是要被打将出去的,而烂陀山却依旧该吃吃,该睡睡,你要辩,我就辩。说来也怪,前十年小和尚们苦不堪言,中十年大和尚们若有所思,后十年凡从烂陀寺下山的和尚,都得回身合十给老道士最虔诚的谢礼。
如今人去棚空,大家倒怀念起这个拦路“恶道”了,这不,一凡小和尚望着简陋的小茅棚,就跟师傅说:“师傅呀!张爷爷真的不会再来了?”
“怕是,在那里再见了!”师傅指指天上。
“唉,想着还要跟张爷爷练拳呢!”
“呵呵,拳就在那里,何时不能练,何地不能练?”
“师父,不一样的!”
“如何不一样?”
“没人跟我搭手了,浑身不得劲!”
“哦,你可以教教你的师兄弟呀!教会他们,不就有人和你搭手了?”
“师父,这行么?那拳可是张爷爷的师门真传啊!”
“笨和尚!”师父屈指磕了一凡锃亮的小光头“你以为张爷爷为啥要教你?他就不担心你外传?”
“有什么担心的,我本来就不会外传啊!”小和尚一凡揉揉脑袋,委屈的说。
“你呀,就你张爷爷的画圆圈的功夫,有这么大。”师父在天空划了一个大圆圈,“而你现在的圆圈!”又围着小和尚一凡,画了一个小圆圈。
一凡小和尚挠了挠光头,没想明白,索性蹲了下来,发起愁来!
师父也不点破,转身向山上走去,一凡边发愁边循着师父的脚步向前走去,回到庙门口,师父一脚跨进庙门一脚还落在门外时,小和尚一拍脑门儿,“哎呀,真是笨啊!”
师父回头看看他,笑着说:“明白了?”
一凡挠挠头:“有什么不明白的?这本来就是我们烂陀山的东西!”
师父又把身子也转了过来问:“嗯?”
一凡笑着说:“这下又不是了!”
师父哈哈大笑,使劲儿拍了一下小光头,:“我说嘛!老道士留了宝贝在山上!”
一凡拉着脸,揉揉怕是已经红了一片的光头,唉声叹气:“师父,对也打,错也打,这日子是没法过了。”
“没发过就滚,烂陀山啥也缺,就不缺小光头!”
一凡一屁股坐在寺院门口打青石台阶上:“师父,你这是赶鸭子上架啊!”
师傅也不答话,呵呵一笑,甩袖走进院内。
小和尚先是发愁,那小茅棚得修修了,满园子的杂草还的自己去收拾,那么大的一口水缸,自己早上又的多跑几趟了,倒没有愁过烂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