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粮队(1/2)
ps:兄弟们,收藏,推荐,支持,走起,明天继续爆,本周但凡收藏每天破百,加一更,支持人数达到十人加一更,上不封顶。
。。。。。。。。。。。。。。。
青豚后世上初中时,历史课本上大致讲解了国家的钱币演化史,来到这时代后,他才渐渐明白国家钱币的演化过程。
华夏人的钱币,从最初时期的以物易物,发展出以贝为币,这一支最后演变为楚国的蚁鼻钱(鬼脸钱);当青铜技术成熟后,中原列国(楚国由于生产力较中原地区落后,所以仅有蚁鼻钱与金爰)又发展到用青铜工具作为交换货物的基本单位,这就演变成了刀币(青铜刀削的演变体)、布币(形似铲,青铜工具铲演变而来,甚至最初的布币,铲柄处是中空的,装上木柄,就可以使用)。
(空布首约宽八厘米,长十三厘米,重三十一克多点,大小和后世种植豆类、花生等种子时用的小铲差不多。)
而布币,又由空首布演变成平首布,尖足布,重量减半的轻布,穿孔便于携带的孔布等……
大约是由于布币易折,易伤人,于是在孔布和轻布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环形中空的青铜圆钱。
这就是战国时期,魏国率先使用的圜(n)钱,也就是圆形钱币,这种钱是方孔钱的鼻祖。
唯一不同的是方孔钱内孔是方形,而圜钱内孔是圆形。
七国统一后后,圜钱被秦始皇改为圆形方孔形制,民间俗称孔方兄,由它所演变的纸质钱币,又被后世愤青称呼为“死人头”。
这就是青豚所了解的钱币演变史。
魏国圜钱分为当二釿、当一釿、当半釿。
圜钱,前、中、后期的三种重量,分别约为三十一点五克、十六克、八克重。
当时的钱币,不以重量作为衡量币值的依据,而是以币值为货币价值。
因为在钱币上都有一句话——某地几釿。
这时候,各个地方皆可铸钱,但会将铸造地名,放在钱币值的前面。
而魏国圜钱的市值是多少呢?在魏国平首布钱币上有这么一句话:
梁夸釿五十当寽。(lv,商周重量单位)
青豚穿越后,很久都搞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待他询问了别人,才明白这句话应该这样读:大梁城铸造的(大钱)一釿钱,五十枚价值一寽黄金。
不得不说的一点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实行的竟然是高级的金、铜双本位。
寽,商朝时,寽约合后世一百二十三克,周朝寽,约合后世八克。
青豚带领众人缴获了二十匹战马,能获得六万枚圜钱,这些都是一釿钱,换算成黄金,大约重九点六公斤,也就是十九斤二两。
当然,这是后世青豚所熟知的斤两,此时魏国的一斤约三百一十五克,叫做什么呢?一镒十釿(一枚空首布的重量为三十一点五克左右)
先进不!货币大小,和重量是挂钩的!
由于战国后期战争频繁,用铜需求量大增,圜钱的重量比空首布减轻了一半左右。
虽然魏国规定了钱币币值,不会因为货币重量发生变化,但拿到手中的青铜钱,重量会大大减轻却是事实。
(同样的一釿,空首布三十一点五克,而圜钱,已经变成了十八克)
这也打消了青豚兑换铜钱后,拿去融化了打造马掌、马镫、马鞍的想法。
无他!
拿钱币打造这些物什太不划算了!
若是能兑换来空首布,甚至平首布,青豚会立马毫不犹豫的打造成马具。
后世的马掌,大约三百克一个,一匹马四只蹄子,就是一点二公斤,这还是后世的高强度钢材制成,若是用这时代的青铜制作,只怕是单单一副马掌,需要的青铜就有四斤之多。
而一个马镫,最少需要四五斤青铜,一匹战马两只马镫就是十斤。
在加上马鞍上的铜钉,打造一匹战马的马具,需要耗费的青铜差不多接近二十斤的样子了。
而尉兑换给他的却只能是圜钱,当然,魏国也不会拿小圜钱来奖励给立功将士,给他们的都是十六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