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想尽办法培训员工(2/3)
俄国工程师很懒惰早晨九点还在床上,下午三点就不想干活。杨思亮开始以为路途颠簸劳累正常情况,没有想到这几天一直这样。今天一早轰起俄国人,拍着桌子告诉他们不履行协议就走人。俄国人在陌生土地上还是很怕杨思亮的,海参崴他们是永远也不想回去,战乱、食物缺少、苏俄打过来他们也活不了。
被杨思亮教训后俄国人抓起桌上的图纸小跑着赶去工地,杨思亮一屁股坐下骂道敬酒不吃吃罚酒。缺少这几个俄国技术人员发电厂设备安装还真成问题,虽然有图纸但实际安装还是困难不小,设备装船时就次序打乱了,让一群从没有见过发电厂运转的人安装设备太艰难了。
人海战术运用在厂区铁路建设和道路建设上很有效,没有压路机,农民们用人拉石碾压土。
采用分段包干建设效率提升很多,至少不窝工了。按照胡文楷初步要求道路只需夯实铺上碎石即可,铁路和道路平行中间用排水沟分开。
挑选了几百名精兵强将后,发电厂的建设速度上来了。几百名农民被分成小队负责不同的工种和施工区域。
铁轨已经铺设到发电厂,设备的运输便捷,汽轮叶片底座重新挖地基浇筑混凝土,如果不是这些俄国技术员他们怎么可能知道底座的重要性,他们设想就是车间地面用条石和混凝土简单浇筑就可以了,上百吨的整体叶轮及大轴运转起来制造的振动力度是不可想象的。
管道的安装前的检测他们压根也没有想到过,一根根管道注水加压后发现十几个渗漏点标注后修补。
工厂在吊装坩埚,四个不同规格的坩埚从日本购买来,工程师指挥着农民用卡车做牵引吊装,蒸汽机组已经安装完毕动力开始输出给发电机,小型液压机可以工作了。
胡韬江、胡韬莹兄妹俩入住学校和同龄的小孩很快熟悉起来,每天上学放学后在员工的监督下做作业。
兄妹俩很适应天汾的生活,只是胡韬莹特别想卡罗塔,每天缠住胡韬江偷偷询问什么时候能再见到妈妈,胡韬江少年老成的说只有能独自写信后才能见到妈妈所以要认真学习,吴红霞按照胡文楷意思没有给兄妹俩一点特殊照顾。
随着民团的初步成立开始巡逻淳朴的乡村治安让人很放心,道路逐步完善信息传播的很快,天汾学校已经满负荷运转了,每个教室人数达到75人。
吴红霞晚上召集教职员填写天汾乡户籍档案,卡车接来了张乡长,有些污点记录还需要张乡长最后把关。欠钱的,邻里关系糟糕的、不孝敬父母的、打架的、这些都由各村村长提供上来最终张乡长审核定论。
李丛山在天汾最大的贡献是建立了村长制度和村民小组。十二个自然村一百五十个村民小组。户籍档案资料分发给村长,村长再发给村民小组长填写,吴红霞他们只需最终汇总,挑选评价好的和评价差的进村调查,如和提供的情况有出入小组长和村长将会受到处罚。
五十人的民团组建速度也是很快,用杨思亮话说就非常时期需要非常速度,先由各村民小组推荐整体素质好的年轻人村长担保参加民团。
民团职责负责天汾社会治安,管理劳工队伍。民团成员最大的福利是学习开卡车,晚上杨思亮已经安排员工在空地上教授开车注意事项了。
徐生福一位二十岁的年轻人,家境富裕父亲是天汾乡的童生,在海门县读完初中后回家娶妻生子,被所在村推荐进入民团。
徐生福在工地上做工已经快一个月了,他感觉这工地是个全新的世界,所有一切都和以前不同,每天按时上工按时下工,教你怎么去做工最省力,砌墙怎么能砌成一条直线,水泥经过多少天才能完全凝固,工头都无私的不保留教授给你。对人很和气生病就可以不来,家里有事也可以不来。
替乡里建成了几条笔直的马路,免费让孩子上学。徐生福加入民团消息让他一大家人都感到荣幸,自己老婆走路时邻居都会主动打招呼。
他第一天报到时父亲对他说好好干事不要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