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幽州危乌桓厉兵 敌情急李宣点兵(1/4)
三通令鼓响毕,雁门关内所有的将士均已在校场整顿完毕,这也可以看出此时的边军的确是一支精锐势力,而董卓的并州军也同样毫不逊色。
董卓透过大帐打开的帐帘,看着校场上整齐的军阵,心中不禁燃起高昂的战意,有如此军容再配合他董卓的手段,纵横天下又有何人能够抵挡?只可惜,这里有两万多人是不归自己统领的,遗憾啊!想到这里,他不禁将视线对准京城来的那个阉人,那个手握皇命的宦官,董卓虽然眼中闪过鄙夷,其实心中还是不免有些嫉妒的,这些阉人,他们手握重权,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没有几个人能正面和他们对抗,即使对抗也很难成功,那些党人便是最好的例子,那李膺当年也是个了得的人物,可是后来与宦官争斗,下场如何了?落了个抄家灭族的结局,真正是可悲啊!如今自己的实力也不过是一州之地,而且还是土地贫瘠、民生凋敝的并州,如何有能力与之抗衡呢?既然不能反抗那么便只能顺从,这便是目前董卓的状态,也是董卓的选择。
过了片刻,思绪乱飞的董卓才收敛心神,再次看向那名傲慢的宦官,挤出一个谄媚的笑容,询问了一句,那宦官点了点头,才对大帐内坐定的一众将领道:“吕公公刚带来了朝廷的急报,渔阳的边军已经被乌桓大军急攻多日,目前情势及其危急,我军必须立刻出发,四日内必须赶到渔阳方才有可能稳住幽州的局势,李中郎,这一次朝廷特别提到你的那五千匈奴骑兵也随老夫前往幽州。”
“但并不归董刺史统领,而是由本官统领!”不等董卓说完,那宦官便接口道。这令董卓异常恼怒,好在他对宦官集团还是有畏惧的,否则此时恐怕就要当场杀人了。
那宦官明显没有将董卓放在眼中,只是直勾勾的盯着李宣看,盯得李宣浑身直起鸡皮疙瘩,不过既然是朝廷的命令,他也只能听命行事,想到这里他眼角扫过贾诩,只见他摇了摇头轻轻一叹。在原来的计划中,董卓军和乌桓军如果能够在渔阳形成僵持局面,李宣将作为一支骑兵深入乌桓腹地,彻底打乱乌桓的军事布局,甚至是来一招釜底抽薪,可是,如今的情况恐怕很难实现这一愿望了,一旦李宣的骑兵也到了渔阳,出关偷袭便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即使成功的冲出关外,面对的也将是乌桓人潮水一般的围追堵截,别想再有什么作为。朝廷的这一昏招真是打得贾诩措手不及啊。
不得有丝毫停留,李宣随着并州的军队向渔阳进发了,只留了两万边军固守雁门关,防止鲜卑人趁乱突袭大汉。
虽说表面上看来都是精锐,但是到得这种长途奔袭的时候,还是能够明显的看出区别,在茫茫的雪地里,李宣的五千骑兵始终保持着严整的军容,再加上李宣的骑兵都配备了马镫和马鞍这两种秘密武器,这些匈奴骑兵每天随军前进显得更加的轻松,因而即使到得宿营地,还是会安排一些必要的训练科目,比如射速和射术两类。并州军对此毫不吃惊,他们将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归结于汉匈之别。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因为毕竟汉匈在骑兵方面的确是存在区别的,他们只是没有想到区别如此之大,更没有深究区别如此大的根本原因其实并不是汉匈之别。就这样,并州军错过了一个使他们的骑兵脱胎换骨的机会。
李宣的骑兵当然不会告诉他们真正的原因,既因为他们不想说,也因为他们没机会说。并州军是傲慢的,他们根本没有将这些匈奴降兵放在眼里,即使当初这些降兵也曾经追得他们到处逃窜,但是作为汉人的优越感还是让他们不愿意与这些人主动接触,那样似乎他们也会被感染上这些游牧的野蛮人的血统,那些儒生和士人们给他们灌输了太多这样的意识,让他们从内心深入看不起这些野蛮人,即使打仗的时候自己的确不如这些野蛮人厉害,但是泱泱中华,成千上万人口,即使每人一口唾沫也可以将这些野蛮人全部淹死,有什么了不起的,总之就是看不起。
李宣既感到庆幸又感到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