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永乐大典》与《资治通鉴》(2/2)
一样惊讶,这套书真的太精美了!”郑崇俭看着杨杉惊讶不已,爱不释手的表情,深有同感的说道。
“是啊,不愧是国之瑰宝!”
杨杉又轻轻翻开另外一卷,认真阅读起来,还一个劲的赞叹。
翻阅了十几页,杨杉才想起来郑崇俭,于是扭头看去,不见了踪影,便轻轻将手中卷册放回书架,迈步走下楼梯,见郑崇俭正在一楼翻看一本《资治通鉴》。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杨杉忽然想起前世北宋神宗皇帝对这本书的评价。
“哦?杨修撰也喜欢司马文正公?”郑崇俭听到杨杉的声音,便放下书,扭头问道。
“以前我家乡有位长者,喜爱读此书,他曾告诉我们,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
杨杉回忆起那位老人,脑海中浮现出改革开放激荡四十年的一幕幕。
“《旧唐书》里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历史的得失,来作为借鉴,总结经验教训,警示后人。”郑崇俭又拿起书,翻到其中一页,指着《第九卷·汉纪》道,“愚兄近日在研读楚汉相争,我认为,项王之败,皆因用人之败。”
“哦?何解?”
楚汉相争,最终天下归于刘邦,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有项羽的主观原因,也有大势的客观原因,全都归咎于项羽用人之错,是不是太片面了。
“《通鉴》里说,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大争之世,应以用才为先。汉王有萧何,张良,韩信,樊哙……项王呢,只有范增。无百战之良将,无足智之谋士,何以争天下?焉有不败之理?”
郑崇俭说到兴奋之处,将手中的书抖得哗啦啦作响。
可以说,《资治通鉴》里特别描述了人对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影响。
“所以,越读《通鉴》,愚兄越佩服司马文正公。”
郑崇俭眼神中闪烁着偶像崇拜的炽热光芒。
可是,是司马光,打开了历史上党争的潘多拉魔盒啊!
状态提示: 第二十三章 《永乐大典》与《资治通鉴》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