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点燃大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火焰!(4/4)
会更快。”皇帝道:“朝廷不能因为某件利国利民之事存在一定的风险,便认为这是一件坏事,如此保守之举,非能富国强兵之策。”
那大臣也不再说话。
皇帝也再次表态了,朝廷要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去规划大宋的未来,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件事尚未做,却被它可能存在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如此,便什么事情都无法做成。
而皇帝今天的意思也再明显不过,希望朝堂上的每一位大臣,都重视起来。
在接下来几年,各衙署相互配合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一个方向。
如此,行政效率才会更高。
而眼下,皇帝让徐处仁做出这样的规划,必然是让他提出,完成这样的目标,需要哪些衙署来配合了。
其首当其冲的就是科学院和军器监。
这一次,是政事堂提要求,需要哪些东西,需要多少,什么时间要。
如此,如科学院与军器监这样的辅助衙署,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该做出什么。
商虞司才知道接下来几年,要招募多少商社,这些商社分别承担着哪些角色。
例如多少商社配置在铺路,多少商社配置在制造水泥,又有多少商社配置在开采矿石。
多少商社配置在钢铁的制造。
且政事堂需要出台鼓励民间商人自主制造水泥。
如此,整个大宋的道路体系才盘活了起来。
而刚刚问世的蒸汽机,即将发挥它不可取代的用处,正式拉开新的时代篇章。
布置好最高层的战略部署后,赵桓也松了一口气。
但接下来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
借助基础建设,拉动的大宋工业革命,必然需要各种最基础的钢铁模具。
从0到1的过程,是非常艰巨的。
也只有他这个穿越者,见过那些东西的形状,但并不知其所以然。
他只能带着一群从未见过,甚至脑子里都没有那种概念的大宋科研人才,来从0起步,探索那些东西了。
这几年,赵桓会尽一切可能让边疆稳定,使国内局势和舆论稳定,让他能顺利点燃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火焰。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