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东仓(1/3)
记得把本网站163x告诉你的朋友哟!转发的更多更新越快,据说分享本网站的最后都找了漂亮的老婆哦!
东仓,就是东边的仓,这真是一句废话,但却也是一句真理。
这个仓库位于济南府以东不到四里,外面修有两圈城墙,外圈是土坯,内圈是砖石;仓大使是一个正九品的文官,上级似乎是布政使。东仓依靠的是小清河支流运河。这条河在后世已经沦为了一条臭水沟,当然了,后来又给治理好了。不过这个时候,小清河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交通线路,直通胶东。所以东仓多少也有几分运河集镇的风光。
发饷的场景,波澜壮阔,大家伙就和等待赈济的难民一样,衣衫褴褛,不守纪律,当然队伍还是排好了的,毕竟指挥使的亲兵在那里弹压。
李刚,粮一石,漂没一斗!漂没就是掉河里去了,嗯,掉到那条窄窄的运河里去了。其实这粮食早就让仓大使和更早之前的漕运军人们扣走了。
很多人刚刚领了粮食就去粮行变卖还债,天下卫所七分耕种三分战守,自己种粮自己吃。济南卫内城的军户没有耕种的义务,全部都是守城兵所以可以直接从库房里拿皇粮吃。因为欠饷和生口日繁,虽是有如此优待但却依旧困苦。
鸿来米店的掌柜大清早就在东仓门口设了收米的站点,军粮都是陈米,可以买来卖给穷人,销路比新米要好。
明太祖那句不费天下半颗粮食就能养百万大军的豪言壮语如今已经彻底沦为笑谈,当然到底还是没人敢直接的笑出声来,所谓的百万大军不知道有没有,但是百万乞丐却是显而易见的。
军户要自己背粮食,舍人军官则可以雇佣车马运粮,不用给现钱,给二十六斤粮食就可以了。
年刚刚过完不几个月,街面上还是有些冷清,这个时候老百姓的钱都花光了。要么是过年买了红头绳、要么是年关还了阎王债。这几年年景还好,借印子钱的并不多。
军粮下午就让李铁卖了,一两四钱银子。李刚得了一百文钱零花,每个月一百文,这就是李刚的全部花销。大概能买五斤猪肉,如果非要肥的连五斤都没有。
正惆怅着,脚却走进了一家常去的茶馆。
来碗面,加肉丁,多要面。十文钱,拿去。再来碗茶,一文钱的,加水不收钱啊?好,来一碗。
“十四岁的大闺女就值十四两银子么?”
“你要是舍得卖到南方去,兴许能多卖三四两,可你又舍不得。”
“那是我女儿啊,要不是没办法,谁舍得卖?”
“可不是,怪你自己养不活。”
“不是养不活,是借了孙三爷的债,他逼得我,我就借了十两银子,不到半年,就翻成了二十两银子!”
“你自己要去借他的债,没人让你借!我告诉你吧,你女儿我卖到德王府里面去好过让别人卖到那地方去!王府那可不是一般人去得的,我这也算是积德行善。”
“可是,进了德王府,那还出的来么?”
“王三九,机会不会等你,你爱卖不卖,我可告诉你了,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了,去德王府有饭吃,跟着你倒好,不定哪天就给孙三爷卖去了,那可不定是哪里。三天后这个时候到这里来签字画押,德王府的周总管也在。”
但见那叫吴爷的,头也不回的出了门,留下那个卖女儿的在那里哭,哭了也没多久,那卖女儿的也走了。
“老板,这吴爷是干什么?”
茶馆老板,没有接茬,倒是小伙计插了嘴
“人牙子,卖人口的。”
”哥儿吃饱了没,要不再给你碗水?“老板虽然说是要给倒水,但是却把碗筷收拾了起来,李刚看自讨没趣,起身走了。人还没走远,那老板扬起手来一个耳光打在小伙计脸上,骂道”杀千刀的泼才,倒是你有张嘴?凭空里给我惹祸!“
买卖人口,李刚心想明朝人口买卖本是合法的,但是决然没有人牙子这个行当。那掌柜的显然是怕事,连提都不敢提,看来他认识这姓吴的,并且这姓吴的还很有势力。
倒是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