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徐阶不禁暗自惊喜(2/2)
,户部就上紧梳理核对,报给高阁老吧。”又转向高拱,“新郑,要查老夫家的账吗?”“元翁何出此言?”高拱以狐疑的眼神看着徐阶,“我只是随便举例而已,户部自然亦可拿杭州甚或佛山为例嘛!”
“不!”徐阶断然说,“大司农,即以松江府为例核报。”言毕向部院大臣一拱手,“就请诸公回去办事吧!”又向李春芳扬了扬下颌,“兴化,议一下王世贞的奏本。”
“故总督蓟辽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王忬子、原任山东按察副使王世贞上疏诉父冤。”李春芳拿起奏疏要读,徐阶扬了扬手,“此事不过数载,在座诸公皆亲历之,不必再读。究如何措置,大家商榷。”
高拱道:“王思质确有功于国家,滦河之役指挥失当,京师为之震动,也不能说无过,然死罪未免责重。思质乃本人同年,长公子元美又是文坛盟主,于情于理,自当昭雪。”
“诚然!”李春芳附和说。
“然则,此事尚需统筹。”高拱又说,“先帝愤于南北两欺,对统军者果于杀戮。嘉靖朝统军文官遭大狱者,何止王思质一人?我粗略梳理了一下就有以下:二十三年逮宣大总督翟鹏、蓟辽巡抚朱方下狱,翟鹏戍边,朱方处斩;二十七年杀三边总督曾铣;二十九年杀兵部尚书丁汝燮、保定巡抚杨守谦,逮蓟辽巡抚王汝孝下狱;同年逮浙江巡抚朱纨下狱,自杀死;三十四年杀江南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三十六年逮宣大总督杨顺下狱;四十一年逮江南总督胡宗宪下狱,死狱中;四十二年,杀蓟辽总督杨选。”
“喔呀……”李春芳、郭朴、陈以勤纷纷发出感叹声。
高拱继续道:“我举出这些例子,是想说,朝廷处事,需得一个公字。”他顿了顿,“方今内则吏治不修,外则诸边不靖,兵不强、财不充,皆缘于积习之不善,在高某看来,这才是天下之大患。而言积习之弊,首当其冲的,即是执法不公。新朝开局,当致力于革除此弊!若独给王思质昭雪,势必给朝野一个朝廷执法不公的印象,故当将类似情形,一体甄别,次第昭雪。”
“喔!”郭朴恍然大悟似的,“是啊,是需统筹。”
徐阶捋须沉吟:高拱的话,自然是难以辩驳的,公平地说,也委实该这么做。但这又是徐阶断难接受的。因为这其中有些人,尤其是江南总督胡宗宪,就是徐阶处心积虑才置于死地的。倘若按照高拱的说法一一甄别昭雪,就像王忬之死归结于严嵩那样,胡宗宪之死岂不归结到他的身上?这不是引火烧身吗?宁可不为王忬昭雪,也不能按照高拱的提议做。这,是徐阶的底线。可这样一来,对王世贞就难以交代了。他看了张居正一眼,点名道:“叔大…”话一出口方觉这是在内阁议事,不能按习惯称字了,急忙改口,“喔,江陵,你有何高见?”
“居正无异议。”张居正答。
徐阶暗忖:这个张叔大,也太滑头了吧?究竟是对昭雪王忬无异议还是对高拱的提议无异议?
但他明白张居正左右为难,两头不愿意得罪,也不好逼问太紧,只得作罢。对张居正的一丝不满,转眼间就转嫁到了高拱身上——不是他在内阁处处固执己见,像王忬昭雪这样的事,何至于为难?
这样想来,一个念头陡然冒了出来,徐阶不禁暗自惊喜,便以从善如流的口气道:“既然新郑有此主张,王世贞之疏,停格!”
此言一出,阁臣们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若按高拱的主张,应该是着吏部并三法司议处,将先朝获罪的掌军令者甄别昭雪才是,何以不明不白地把王忬昭雪之事搁置了呢?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