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寿州城外,紫金山下(1/2)
第二十六章寿州城外,紫金山下
显德四年三月初三,辰时正刻,也就是西元957年三四月的某一天八点左右,寿州城东,紫金山南,周军面向南唐军在紫金山上的连营山寨列阵已毕,阵势森森,旌旗猎猎,甲仗鲜明。
在中军大营,天子旌旗已经高高竖起,郭荣顶盔贯甲驻马于中军大纛前。
早在二月二十七,郭荣及手下随从就已经赶到了下蔡,花了几天时间安顿随从大臣,等待全部辎重车队抵达,再补充接济了寿州城外的围城部队,三月初二晚郭荣渡过淮河直抵寿州城下。
留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指挥侍卫亲军司一部继续围困寿州,郭荣于三月初三晨亲率主力大军往紫金山下列阵邀战。
郭荣之所以从下蔡向西渡过淮河,再经过寿州外围绕到紫金山南面,而不是从下蔡南渡淮河到紫金山北面列阵,当然是因为郭荣并不认为对方是宋襄公,而紫金山北面的南唐军山寨距离淮河南岸也比井陉口距离桃河近得多,是目视可及的,所以韩信的那一套也玩不转。
不过面对郭荣的邀战,南唐军是稳守山寨岿然不动。倒也是,当初李重进兵力薄弱,还能一个冲锋连破两个山寨杀五千人呢,现在郭荣亲领大军来战,这边将领昏头了才会主动出击去送死。
而且郭荣的中军所在选择得很毒辣,其中军与前军的延长线上正是两个山头的蜂腰部,又正处南唐军连营的中间,恰恰是打穿南唐军连营的最佳地点。面对这种局面,南唐军紧守要害尚且心中忐忑,又怎么敢主动进攻?
郭荣留给自己中军的兵力并不多,也就是殿前司的一些散号兵马和近卫,像散员、散都头、散指挥和内殿直、左右班和前殿指挥、御龙弓箭直之类,总不过三四千人,再加上随驾的一些武臣勋旧各率亲兵,凑起来能有个五千出头。
前军是这次的重兵集结处,以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和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钊率领,殿前司的铁骑控鹤四厢一共五万人就配属了其中的三万给他们,郭荣在战前的布置就是无论南唐军出击与否,前军都必须拿下蜂腰部的几个山寨。
右军则是淮南节度使向训和殿前司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石守信领殿前司剩余步骑两万,只负责威慑南唐军紫金山各山寨。
后军由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袁彦和侍卫亲军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高怀德率侍卫亲军司的一万步骑,负责后方守备和人员收容,必要时充当预备队。
左军的兵力则只有一万,其中锦衣卫亲军八千人,各种杂号兵两千,由郭炜和右龙武统军赵匡赞率领,作战目标是紫金山上南唐军的先锋寨,以完全切断紫金山南唐军和寿州城内的烽火联系和紫金山南唐军的重要取水点。
锦衣卫亲军在显德三年的五月间再一次得到扩充,员额翻到原先的四倍,新兵经过**个月的整训,也初步具备了接受号令的能力,至于战斗力如何则有待于实战的检验了,毕竟锦衣卫亲军中的“老兵”也有一半多是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这次作为全军的左路军进攻南唐军的先锋寨,一方面正是对他们进行实战锻炼,另一方面也照顾了他们是初战,所以让他们在左路的位置,靠拢寿州的围城部队,因此在总体安全上是无虞的。
在左军作为副手辅助郭炜的这个右龙武统军赵匡赞,看名字似乎和赵匡胤兄弟有关,其实是另有其人。
赵弘殷一共生了五个儿子。真正的赵大郎其实叫赵匡济,不过没养大;所以第二个儿子赵匡胤还是被人称作赵大郎;第三个儿子赵匡义被人称作赵二郎。赵匡胤和赵匡义这两个同母兄弟还有一个庶出的弟弟,名字叫做赵匡美,这时候才只有虚岁十一;赵弘殷倒是真还有一个最小的儿子,名字确实是叫赵匡赞的,不过和赵匡济一样早夭了。
这个右龙武统军赵匡赞表字元辅,则是后唐卢龙节度、北平王赵德钧的孙子,后唐枢密使、忠武军节度使、契丹幽州节度使、枢密使兼政事令、燕王赵延寿的儿子,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外孙。后晋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