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太祖的离奇死因(3/4)
声真的过去了,毕竟人家皇帝都这样说,应该是很安全了吧,于是就放松了警惕,却不曾想就此酿成了大祸。有一天,他不小心透露了自己是前朝皇子的身份,不久后,一大堆清兵便找到了他并带走了他,然后他的家人就统统被杀了。
康熙得知朱三太子朱慈焕落网后,同样非常高兴,他果然重重有赏,赏了他个“凌迟处死”。
要知道此时的朱慈焕已经一把年纪了,古稀之年,头发胡子花白,连路都走不动,居然还要被一刀刀割肉凌迟而亡,可见清朝鞑子多么假仁假义,与之相比赵匡胤则又多么的宽宏大量。
当然,赵匡胤自己就比较惨了,莫名其妙的突然死亡,而且死后竟然传弟不传子,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事情是这样的,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夜晚,宋太祖赵匡胤跟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喝了顿酒,几个小时后,身强体壮、无病无害的赵匡胤,突然暴毙宫中,五天后就被匆匆下葬,然后赵光义继位,由此引发了千百年关于“斧声烛影”等有关赵匡胤死因的诸多争论。
这真的是一个很奇怪的谜题,作为一个皇帝,临死之前、死亡之后,御医与大臣必定会入朝问疾,但离奇的是,关于太祖之死,记载他生活起居的《太祖实录旧录》里竟然完全略过,一字不提。
而正史《宋史·太祖本纪》中,只有寥寥的九个字:“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此外,《宋史·太宗本纪》中,也只有九个字提起了这件事:“太祖崩,帝(宋太宗赵光义)遂即皇帝位”。
这就问题大了啊,堂堂大宋朝开国皇帝,唐宗宋祖的宋祖,突然间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暴毙”而亡,并且史书记述非常诡异、完全不合常理。
且皇位的继承,也并非由赵匡胤已经成年的两个儿子继承,而是诡异地被他的弟弟赵光义抢占,所以1000多年来,无数人都提出了一个观点:
那就是赵匡胤之死,凶手就是赵光义!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作者菌也不知道,只是很怀疑,可能这里边真有猫腻。
包括当时的宋人对于太祖皇帝的离奇死因,就隐约的感觉到了不对劲,所以不久之后,就有关于赵匡胤是被赵光义用斧头砍死的这个说法,开始在朝野之间秘密且广泛地流传,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斧声烛影”的传说。
真想到底如何谁也不清楚,只知道“斧声烛影”这个说法,最早来自宋神宗时期,与欧阳修等朝廷重臣交游甚广的僧人释文莹,在其根据政坛秘闻所撰写的《续湘山野录》中,释文莹记载说:
赵匡胤在死前几个小时,召弟弟赵光义一起喝酒,并将太监、宫女、妃嫔全部叫退,外围的人,“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
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
这段话,也就是“斧声烛影”的传说最早由来,意思是说,当时外围的人看到,烛影之下,赵光义很奇怪的走来走去,“有不可胜之状”,后来赵匡胤拿出“柱斧”戳着地上的雪,对赵光义说:“好做!好做!”
然后几个小时后,已经睡下的赵匡胤就在宫中“暴毙”了。
释文莹的这段说法,在南宋宋孝宗时,也被历史学家李焘,写进了《续资治通鉴长编》这部史书中,对于当时的情境,李焘写道:
“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日:‘好为之!’”
对于这段记载,李焘将赵匡胤用“柱斧”戳雪,改成了“戳地”,显得更合乎情理,因此当时人的说法是,赵匡胤当时一直在室内;赵匡胤对赵光义大声说的话,从“好做!好做!”改成了“好为之!”
这相当于是对北宋口语,在南宋时代的一种翻译。
对于赵匡胤临死前的这段情景,作为历史学家的李焘,特地指出释文莹的记载,不一定可靠,但他仍然将这段记述引用进了史书,由此可见,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