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军中报到(2/3)
束皆是寻常百姓。一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显然是生活无以为继,故此前来投军。连年征战,百姓深受其苦,如今虽是天下初定,但国家大事,便是如此。元廷执政之时,在大奎的济州老家曾有一位叫张养浩的文人写过一首诗,诗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首词真真的说到了要害,大奎见到百姓如此窘迫,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排在队伍后面,慢慢的向前挨,过了足足半个多时辰方才轮到大奎。
大槐树下支了张桌子,一名儒弱的老军坐在桌子后,一边记录一边嘀咕。之所以说他儒弱,是因为他身材瘦弱却会写字。在当今这个年头,寻常百姓会写字的却着实不多。
“叫什么名字啊?”老军头也不抬的问道。
大奎应道:“张大奎,昨日军中候典籍已为在下造了册,在下是来报到的。”
老军闻言抬头看了大奎一眼,这才问道:“昨日入册的?什么军职啊?”
大奎答道:“伙头军校尉。”大奎答着话,不仅伸手在身上摸了摸。自己这身袍子实在不像是穷苦出身,此番投军自然引来不少异样目光。
“稍等片刻,我找找看!”说着老军在手边的一大摞账册里翻找了一下,由这一大摞的账册中挑出一本。大奎看到那账册上的封面上书写着的正是《军备花名册》五个小楷。由于是昨日刚刚入册的,所以老军即刻找到了大奎的名字。
“征虏军,汤和部,后备营伙头校尉?”老军念叨着,又去账册中一通翻找。
大奎听到汤和的名字,不禁问道:“老哥,征虏军是什么所在?”
老军依旧是全神贯注的翻找账册,大奎问了两遍,这老军才答道:“中书省右丞相徐达元帅的麾下,现在山东山西一代。”终于找到了要找的账册,老君翻看了一番,这才找了张黄纸,提了笔在黄纸上写了一行字。
“拿着它到那边的营帐中领取军资物品,然后按指点去就职吧。”老军将手上黄纸递给了大奎。大奎结果来看了看,上面写着:张大奎,征虏军伙头校尉一名。这黄纸便是死人家烧的那种黄纸,因其造价低廉,故此军中所用的纸张,其为首选。
大奎持了黄纸,找到了老军说的那间营帐。营帐门前正有一名壮汉歪在椅上酣睡,或许是这壮汉昨夜没睡好,此刻睡的倒是十分香甜。
大奎早年在军中最见不得这样渎职的兵士,走到营帐前也不啰嗦,当即厉喝一声:“好大的胆子。”这一嗓子可真叫响亮。正在酣睡的壮汉一个机灵站起身来,揉了揉眼睛再看大奎。一身华服器宇不凡,该不会是那个将军微服来查岗吧?
壮汉不敢怠慢,连忙整了整衣帽,躬身立在营帐门边,竟是静若寒蝉不敢发一言。
大奎倒是得理不饶人冷声问道:“叫什么名字,身居何职?一一报来。”
壮汉哪里敢实说,当即‘噗通’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一般哀求道:“大人饶命啊,小的知错了。”按说军中渎职无小事,遇到冷面的官长,挨顿板子都算轻的,严重些要掉脑袋的。
此刻大奎已是一脸杀气,这壮汉只是磕头求饶,看样子吓得不轻。
大奎怒声道:“当值之时竟敢公然酣睡?”大奎一顿气道:“把你的官长与我找来!”
壮汉闻言不禁大惊,他身为军需司的主事,在这片军营里已是横着走的人物了。来者竟是不问青红皂白就要见他的官长,这主事的官长是员外郎。难不成来者是兵部侍郎朱珍?
当下这军需主事苦苦哀求道:“大人,小的上有老母下有妻儿,望您大**量饶小的一命,小的再也不敢了”这军需主事说着哭的稀里哗啦,来来往往的兵士见到这里有事,均是行者侧目却无人停足看热闹。
堂堂军需主事都要跪在地上求饶,那华服之人岂不是大大的官?谁敢玩忽职守停下来看热闹?
大奎叹口气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起来吧。我不会为难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