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貂蝉你好,我是…(1/2)
从先秦时期起,“五谷”就成为中国人民的主要粮食。《周礼》中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记载,其注有曰:“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至汉代时期,以粟米、小麦、稻米等粮食为主食。一般亩产3石(折合今量281市斤左右),是汉代文献中所公认的。
除此一般亩产以外,还有水利灌溉田和“代田”,特别是“区田”的特殊高产。
汉代的高产田一般可到“亩产十石”或说“亩锺之田”。
————
至六月中旬始,北方粟米,小麦大熟。除蛾贼遍地的八州之外,其余各州郡都忙着赶收粮食。
一年之计可全靠这些粮食维持,不论勋贵还是贫民都会躬身下田,抢收粮食。
洛阳方圆也不例外。
看着刘宏赏赐给自家一望无际的百顷良田,手里握着镰刀的华安弯腰折下一颗麦穗,闻着淡淡的麦香味,引为陶醉。
当华安用镰刀砍折第一把麦秆后,站在他身后上百号穿着粗布麻衣的华府侍卫和侍卫亲眷以及临时招募而来的流民们就猫着腰开始加紧收割麦子。
头裹布巾的老老少少们无一不卖力。
就连从未下过田的郑怜儿也穿着一身麻衣,头裹布巾带着梅儿也钻进了麦地里割的起劲。
“我是家主,过来就是压压场子,你来干嘛?”
时间长不做农活的人再次下田干活,不一会就会感觉腰酸背痛,双手无力。
这是虚病,得治。
后世那些自嘘在健身房里练得一身腱子肉的所谓健美身材,摁在农田里不出半日保管他哭爹喊娘。
农民是这个世界上最艰辛的一群人,从古至今都是。
前世也是农民的华安对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活并不陌生,只是时间久了有些生疏罢了。
“我是主母呢,要以身作则,不然怎么服众。”
难得郑怜儿有这种见识,华安钦佩的给她点了个赞。
最近郑怜儿不知道哪根筋抽抽了,居然开始反常地频繁出没在洛阳贵妇群中,并迅速地以自己的年轻美貌可爱单纯,很是吸引了不少洛阳大贵族当家夫人的关注。
“对了,过几天王刺史的小女过生辰,我是她的挚友,夫君您说我送她什么东西好?”
华安听郑怜儿说她的挚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听说是前两年郑怜儿离家出走,准备仗剑走天涯,后来因为分不清东西南北走到了洛阳,与一个偶遇的少女一见如故,后来几番通信往来,至今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
对于这个打小就脑回路一枝独秀的媳妇,华安除了叹服她命大之外,还隐隐有些佩服她。
十四岁的小姑娘就敢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牵着一匹马,带着两只大狗从长安跑到洛阳…
她不应该出现在大汉,她应该去修仙,说不定就能修炼成仙…
“天天听你说你那挚友如何如何,她叫什么名字啊?王刺史?又是哪位?”
郑怜儿割倒一把麦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用手背轻轻捶打了几下自己的柔软腰肢。
“王红昌,小字貂蝉。其父为豫州刺史,你不识得么?”
“哈?貂蝉?”
华安一不留神,左手被镰刀划来了一个口子,鲜血汩汩而出。
“哎呀,怎么这么不小心,梅儿,快去拿点药来。”
华安朝大惊小怪的郑怜儿和慌忙起身的梅儿摆了摆手,直接将流血的指头塞进嘴唇里吸吮了一口。
“不碍事,你们不用管我,割麦子要紧。怜儿,你说你那挚友见貂蝉?”
“是呀,一个美的让我都嫉妒的美人儿哦。”
然后郑怜儿豁然转头,不怀好意的瞪着华安,“怎么?你是不是起了啥歪心思?”
华安指天发誓,我特么连一个你还没搞定,连那貂蝉一面都没见过,我能起啥歪心思?
再说了,貂蝉是董卓和吕布的…当然了,现在还不是。
想到这里,华安蠢蠢欲动的想到,那是不是我也有机会把她勾搭过来?
那时候,要是董卓和吕布敢抢自己的女人,分分钟几百克氰化钾送给他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