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山海地仙》

ABC小说网(abctxt.cc)

首页 >> 山海地仙 () >> 第3章 三,宝剑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bctxt.cc/148100/

第3章 三,宝剑(2/3)

,赵宋时代,宋太祖自己以殿前督检点之职,黄袍加身,欺后周柴家孤儿寡母,朝中无人,坐了后周的江山。但是他又怕自己的子孙,哪一代有孤弱,被强臣欺凌,又走五代乱世的老路。待一统汉地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削弱将权,让开国功勋武将大多告老,史称“杯酒释兵权”。重整军队,朝廷上由文官带兵,武将轮换训练,中央设禁军,人员齐备,装备精良,地方的厢军,却多是乌合之众,导致国家枝叶太疏,外敌入寇,地方无力应对。军队大多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虽有百万之众,奈何实是一盘散沙,知道北方辽国乃心腹大患,所以养兵,知兵弱不可战而不敢战,乃是养无用之兵,最后导致靖康之变,汴京城坡,钦徽二帝被金人以牵羊之礼羞辱,皇室北狩,是汉人千年来对外族前所未有之奇耻大辱。

师爷说那一代的祖师,号击节,因为宋朝以后没了幕府,几代祖师都在民间游荡,他们志不在朝堂,不行科举。而是行遍大江南北,寻僧问道,广览诸学,博采众长,偶尔也帮民间驱魔降怪,锄强扶弱。待靖康之变以后,北方沦陷,金人烧杀掳掠,时人凡有志者,都有意匡扶,义军蜂起,击节祖师带着徒弟也于此时加入义军,起义抗金,这剑上的宝石,本是本门传世之物,击节铸剑之后便将其镶嵌在剑柄,意在让本门后人勿忘国耻。奈何金国有一朝气数,而南宋,无一统之气概。

金国认定南宋不会北伐之后,转头大举兵锋剿灭义军,山东义军孤立无援,宋朝旧将多举部降金,世家大族也多投靠金人,加上军队内部已经主降主战举棋不定,导致义军分裂,部分投降金人。不愿投降的义军走投无路,最后决定强行突围,南渡长江。当时金兵紧追不舍,义军人多船少,且战且退,南方宋军不敢过江接应,只得远在对岸擂鼓助威,江上箭矢如雨,船上之人皆嚎啕大哭,北望江岸,未渡江的义军还在与金人浴血厮杀,金人志在赶尽杀绝,义军将士或战死江边,或投江自尽,江畔喊杀震天,鼓声如雷,至夜深方才止息。金人带走领军将领的首级请功,士兵的尸体便扔在江边腐烂,那几月间,江北有乌鸦群遮天蔽日,叫声震动两岸,悲怆至极。南岸百姓皆望北祭拜,痛哭流涕。人世间之悲壮者,莫甚于此。渡江的义军被朝廷缴了军械,遣散为民,将领只封挂名官衔,无所事事,报国无门。经历此战的人大多忧愤塞胸,一则对朝廷心灰意冷,二来江畔血战之悲惨难以忘怀,大多郁郁而终。

师爷说起这段往事来,总是不胜唏嘘,击节祖师身逢国破家亡之时,弃书铸剑,随山东豪杰从军,南征北战,当时之俊杰也,最后功败垂成,难咽国仇家恨,郁郁而终。从此以后,本门后人便以此剑相传,祖师们把击节的故事代代相传,勉励弟子心存家国,匡扶正义。谁想到了师爷这一辈,又是东夷入主,剃发易服,其屈辱,更甚于宋代。奈何朝堂之上,朽木为官,qín_shòu秉政,南明朝廷,一年便亡,其亡之速,闻所未闻。好在本门自称道家,剃发令,僧道不从,他们几人便留住了衣冠。道远年少,不懂那么多家国lún_lǐ,只记得每每谈至此处,师父和师爷二人,都眼眶红润,无语凝噎,师爷把杯中的酒往地上一倾,便回头进屋了,师父转过头嘱咐道远:“屋内说话,屋外不谈,道远,你可懂吗?”

道远连连点头:“懂!懂!”

师父便轻轻点头说:“好,剩下的菜你来收拾了吧!”

道远便开心得把剩下的荤菜端到自己屋里去,把的菜叶萝卜倒到鸡窝里,开开心心的关上门,自在享用。

道远被这宝剑带入了回忆里,想起师爷也已经过世两年了,师爷平生乐观,憨厚,时人称为“乐道人”,lùn_gōng力来可能不抵师父丹阳的深厚,但是为人处世却大方厚道,不拘小节,比师父活得逍遥自在,倒是真的。

眼下师徒二人远赴荒村,没想到此地如此古怪,这传世的宝剑又莹莹发光,道远觉得这村子里的古怪一定非同小可

状态提示: 第3章 三,宝剑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