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风暴(2/5)
一个人回娘家。为什么?闵扬和他姐姐甚至还有他的父亲,都不愿回答这个问题。对他们而言,那是一段痛苦不堪的往事。“闵”这个姓在村里算是小姓,拢共也没几家,而且彼此也不怎么走动。闵扬这一脉算上他在内据说已五代单传,人丁不旺。他爷爷年轻的时候参加过抗美援朝,复原回到村里先是当民兵队长、武装专干,后来又长时间在村、公社和乡里当干部。闵扬的父亲叫闵安成,今年42岁,母亲叫姚韵琴,比父亲小一岁,俩人是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闵安成考上高中,姚云琴回家务农。80年、81年,闵安成连续两年高考落榜,在父亲的安排下,在乡里当了一名中学老师。也就在那一年,他和姚韵琴经人介绍好上了。姚韵琴年轻的时候号称当地一朵花,她能看上貌不惊人且三脚蹦不出个屁的闵安成,主要还是基于闵扬爷爷当时在乡里的地位。
两口子婚后第二年生下了闵娜,又过了三年闵扬出生,但紧接着闵扬的爷爷奶奶却相继因病去世。大树既倒,显赫一时的闵家陡然间便衰败下去。
虚荣心极强的姚韵琴开始嫌弃丈夫老实巴交又没本事,遂偷偷地跟镇上一位死了老婆的计生干部好上了。在那个年代,搞计划生育的确实是威风八面,无论从金钱还是地位都能满足她。彼时的民风尚算淳朴,这件花边丑闻很快被传地沸沸扬扬,她也迅速沦为全乡人议论谩骂的对象。正直的外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女儿就是死不回头,一怒之下干脆把她赶出家门。即便十几年过去了,她和那个计生干部结了婚,新女婿也一直官运亨通,彼此的关系却一直没得到缓和。
父母离婚后,闵娜跟了父亲,闵扬跟了母亲。老人心疼外孙,因为那当官的还有一个儿子,他怕外孙跟过去吃苦,想把他要过来老俩口自己带。姚韵琴正巴不得呢,便顺水推舟地答应了,只是每年给一些抚养费。92年,她又生了个儿子,比闵扬小6岁,现在上六年级。
前后几年的变故使闵安成深受打击,也无颜在老家继续待下去,索性辞了工作把女儿也丢给岳父,自个跑到外地打工去了。后来认识了一个叫文幺妹的山区女人,两人也结了婚,生了个女儿取名叫闵洁。原本一切都挺好,可女儿自小体弱多病,去医院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两口子在外打了几年工,1999年回到老家在县城边上弄了个小门面卖些便宜饭菜,收入原本就不高,再加上给孩子看病要花不少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闵扬是个苦命的孩子,刚刚记事就失去父母的陪伴,内中的心酸孤零只有他自己知道。一般来说,苦命的孩子要么极度自卑要么极度自强,他属于后者。
在村里,因为妈妈的丑事,他经常被小孩子们嘲弄欺负,他们聚在一起喊道:扬扬,扬扬,一只羊,两个爹来两个娘。每次被侮辱,他都毫不犹豫地冲上去,虽然结局都一样——被揍得很惨,但他一不会跟外公外婆告状,怕他们难过;二是绝不退缩,打不死爬起来继续,逮着一个人猛揍。时间久了,他逐渐赢得那些孩子的敬意,甚至成了很好的朋友。学习上也如此,小学一直是年级第一,外公家堂屋的墙壁上贴满了奖状,97年又考到了市一中。乡亲们都晓得这孩子成绩好又懂事,拿他当激励或者教训自家孩子的标杆。闵扬喜欢这种感觉,越是从小遭遇亲情漠视的孩子越渴望得到认同。
外公外婆都是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几个舅舅、姨家境也很一般。闵扬很懂事,从不乱花钱,即使在市里上学,每天的生活费也不过才五六块钱。他甚至认为继父母亲给他的生活费都是一种施舍,时常在心里盘算着,发誓有一天等自己挣到钱了,立即把钱还回去,两清互不相欠。
8月中旬的一天,酒宴如期进行。来的客人不多,都是一些亲戚、乡邻、老师和同学,满打满算也就七八桌,略微有些寒酸。父亲一家是昨天到的,一大清早,闵安成与文幺妹就系上围裙到灶上帮忙。闵娜与闵洁抬着一大盆清水,把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