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青花瓷(1/2)
东方古典乐为何会逐渐没落,这是一个很大课题,也许几百万字都无法说清。
长生对此没研究,自然不可能往深处思考,而是简单明了直观表象。
打个比方,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厉害吧?
这个毋庸置疑,但抛开专业与爱好,放在大多人眼中,他们只是觉得不明觉厉,并不明白到底好在哪儿。
甚至,不如周杰伦流行乐吸引人。
究根结底,还是一句话,每件事物都有着局限性,说到古典乐,大家下意识觉得高雅,但听不懂又有什么用?
就像唐诗宋词与古文,大家之所以觉得是美的,是建立在我们学习过文言文,读得懂它们,如果换成一金发碧眼老外,应该会大呼神马玩意,还不如老鼠爱大米来得直白,来得通俗易懂。
换一句话说,古典乐之所以走向没落,最重要原因就是逼格太高,导致与地气脱轨,失去了最为重要的基础--广大人民群众。
就像一株白莲,大家赞美出淤泥而不染,却往往忘了它因何而美。
没有了淤泥,白莲拿什么生根,拿什么绽放?
大道理长生不懂,他只认准一点,所有妄想脱离人民群众事物,统统都将走向灭亡,只有扎根于人民,才能做到经久不衰。
这段话很长,但换成字面意思就一句。“老先生,我说的可能比较俗,但古典乐想要崛起,断然不能再闭国造车,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
不像其他老学究,蔡邕性格并不顽固,没有训斥长生大言不惭,而是认真思考,像学生似虚心询问。“你是说,将古典乐与现代乐结合?”
蔡文姬忍不住皱眉。“父亲,如果与其他乐种融合,古典乐还是古典乐吗?”
“目光短浅!”
长生一点不客气,毫不留情打击,神色不屑看向蔡文姬。“咱们国家文字,经过几千年变更,早已不是当初模样,难道它就不是华夏文字了?”
蔡文姬淡然摇头。“强词夺理,这分明是两码事,怎么能相提并论?”
长生忍不住想笑。“我说,你一个小年轻,不是应该朝气蓬勃,锐意进取,怎么比老先生还迂腐?”
蔡邕帮理不帮亲,赞许的点了点头。“长生说的在理,文字与音乐其实一样,咱们的古典乐,最初也不是如今这样,经过几千年岁月洗礼,才一步步演变成如今模样,难道,现在的古典乐不是古典乐?”
蔡文姬语塞,心里总感觉不对,却又无法反驳,最终只能抿嘴沉默。
说到音乐,蔡邕才没空理会女儿,重新回归正题,向长生虚心求教。“那么,现在应该如何破局,或者,如何才能逆转颓势?”
长生也不谦虚,直接竖起一根手指。“套用商业说法,如今古典乐市场萎缩,咱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培植市场,一旦蛋糕做大,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蔡邕能在官场混,千古留名,自然不笨,迅速抓住重点。“先将音乐简单化、明了化,朝流行乐靠近,让听众对古典乐产生兴趣,再逐渐引导回来?”
“是的,但也不能本末倒置,不管怎么融合,一定要以古典乐为主,其他乐种为辅!”长生挺喜欢东方古典乐,不愿意它被其余乐种融合,成为养分。
“这个是自然!”蔡邕感同身受点头,他们不是没有尝试过,只是每次都已失败告终,非但没有振兴古典乐,反而成全了其他乐种。
想到这,蔡邕眉头微皱,低头沉思片刻,摇头一叹。“其实,这些理论我们或多或少也明白,但始终无法破局,曾经有几首不错的歌曲,可终究昙花一现。”
昙花一现?
长生忍不住一笑,一朵昙花凋谢怕什么,他手里有的是昙花,一旦形成规模,到时候有的是人栽花。
一句话,长生不能保证华夏古典乐永不没落,但绝对有信心让它崛起,没办法,谁让他身后站着一个地球,以及一位姓方与姓周的男人。
无论什么言语,永远不及切切实实摆在眼前东西靠谱,长生不磨叽,在脑海搜刮片刻,直接写出一首歌词。
素胚勾勒,出青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