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第 141 章(1/6)
暖风徐徐拂过江面,雏雁为啜饮江水飞至岸边,又倏忽为少年郎惊去。日光带着倦意懒懒的洒落一江波光,天朗气清,风平浪静。
似乎这里离战场很远。
杨修却并不喜欢这种让人昏昏欲睡的宁静。裹挟在乱世的人,见过的弱肉强食、成王败寇实在是太多了,遂有人决意弃绝人间事,身从赤松游。可在杨修看来,与其自欺欺人独避风雨,到不如迎难而上,辅佐明主平定乱世,扬名立万,名垂青史,方才不枉此一生。
然与曹营大多数人不同,杨修心中的明主,不是曹操,而是曹植。
曹操固是当世豪雄,这一点纵使是曹操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但于杨修眼中,从小斗鸡走狗起家的曹操,可成乱世雄,却难为盛世主,尤其是像衣无纹绣,饰无珠玉这种诏令,哪里像是个坐拥天下之人该有的气度,简直是小家子气。而曹操平日里那举手投足,更是让出身名门的他频频蹙眉。当然,他不是孔融,看不惯归看不惯,他可不会将心思宣之于口,平白失了曹操的器重。他现在要做的,是忍耐,是等待,直到曹植被选定为嗣子,然后登上帝位,开创一代盛世。
想到这里,他不由心潮澎湃。他转头看向曹植。日光洒落,身形初长成的少年面容粲然,风神潇洒,傲然有凌霄之姿,通体是一派广大光明之意象,不见分毫萎靡低哀之色。
虽然因为年岁尚轻而常怀妇人之仁,但杨修坚信,生来就有高绝凡俗之气的曹植,必将继曹操之后,重现孝武之盛世。而他,也将位极人臣,名垂千古。
为了这毕生的志向,有些人,注定该死。
“德祖怎这般看着植?”
目送归鸿离于天际,曹植低回头,正对上杨修灼灼的目光,不由好奇问道。
杨修忙藏起不禁意间流露出的情绪。曹植还是太小了,不懂得政治斗争,自古只有你死我活,没有兄友弟恭。所以,现在很多事必须由他代曹植来做决定。
曹植本是随口一问,见杨修不答,也并不在意,又谈起他事:
“江东正面进攻大营已有多时,现在还不见有兵来袭……看来,那封密简起到作用了。”
“若真的是为了护佑嫡长,主公大可明言,将那五千人直接调给曹丕,又何必多此一举送这密令。所以,这简只可能是留给敌方的陷阱。”见一切果如自己预料的那般发展,志得意满的杨修不由又将先前的推论重复了一遍,“江东周瑜也是天下所称的俊杰,却也难逃‘自作聪明’四字。如果他不多疑主攻西渡口,仅有这五千人,我们恐怕真的不可能守住。”
“父亲与郭祭酒商量布下的计谋,不会有问题的。”虽说如此,曹植却还是因为心头隐隐的不安蹙起眉。为了压下这奇怪的感觉,他急忙向杨修求证道:“二哥那边有一万五千人,就算孙策骁勇,想来也不会出什么乱子。德祖,你说是吧。”
出乎曹植意料的是,杨修没有认同他,反而摇了摇头,脸上竟还隐约有了笑意:
“不一定。子建可还记得,二公子那边,也有一道密简?”
“德祖的意思是……”
“不,修只是猜测。”
曹植简中所写的是为护佑嫡长调五千兵卒予曹丕,那曹丕的密简中,会不会是换汤不换药的内容?
若真是如此,那调出大营的一万兵卒,现在又在哪里?
倘若兵不见了,那将,还可能躺在帐中养病吗?
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杨修越想越觉得疑点颇多,对自己的推断也愈发肯定,以至于连曹植还站在他身边也忘了。等他回过神,正见曹植匆忙转身要离开,深知曹植性格的他瞬间猜到曹植的打算,暗道不好,连忙追上去抓住曹植的手腕:
“子建要去哪里?”
“植只是回……”
“如果是要去救二公子,植建议你再慎重些。”杨修声音中透着不和时节的寒凉,“这里仅有五千人,就算你全带走也无济于事。更遑论按东西渡口之间的距离,曹丕若真有危险,等你赶到,恐怕也为时晚矣。”
正欲甩开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