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 紫禁之巅:琐碎(2/3)
可瞧见一条清晰鸿沟。晚明士子纵然千般不是,总归是爱学的,实事求是的。
道德务虚方面,是非难辨,各有各说法,极难辩赢对方;但事实可见可证的自然科学,晚明士子却不会红着脖子反对。或许小觑自然科学,觉得学这些无益于考进士做官,但绝不至于将非议者、意见者绑在十字架上烧死。
简而言之,晚明儒生们,还是有救的。
……
历法辩论完毕,又引出新问题:大华京都定在何处?
长安、洛阳、北京,还是尚未攻取的南京?与历法不同,京都筛选没有标准可言,自然各有各说法,谁也说服不了谁。
郑义心里没谱,只好祭出排除法选择。
首先排除长安,关中地形局限太大,无法籍之遥控海洋。
北京与南京功能略有重复,北京傍山近海,南京有长江之利,都是海洋时代优势地理。然而得也海洋失也海洋,南京出海方便也意味着防守艰难,如果遭遇海上战争,少不了仓惶迁都躲避轰炸。北京也有同样风险,而且缺水、风沙,不是适宜居住良地。另外,北京现今糟糕城建,比于定都其他城市也缺乏优势。
那么洛阳呢?
洛阳最劣势地方,就是距离海洋太远,不利于发展海洋文化。
然而,这对郑义来说,并不是太大难题。
郑义如果裸身穿越清末,为了工业化追赶西方列强,势必选择效仿俄国彼得大帝迁都,冒着战争风险定都近海地区。但如今是明末,郑义更有位面基地在手,郑义在哪里,哪里就是自然科学火山迸发之地。等位面基地快速解锁铁路科技,洛阳拉一条铁路到海岸港口,未必不能缓解内陆缺陷。最后的最后,中国毕竟是国土千万的大陆型国家,可以追求海洋,但绝不能为了芝麻留了西瓜,傻傻放弃内陆经营。
选择洛阳为京都,一不耽搁海洋追求,二不自废大陆优势。
瘸子里挑将军。
郑义想来想去,最终放弃定都北京念头。
……
都城选定,接下来就是勋臣渴望已久的封爵戏码。
爵位最高为公爵,实封三人,虚封一人。
晋封云中侯张献忠为辽国公。郑义性格崇尚稳健取胜,对张献忠千里远征辽东颇觉不满,但是郑义更明白,胜利者不需要指责。张献忠快马传来辉煌捷报,说沈阳城外击溃十四万建虏联军,追斩建酋黄台吉,光复沈阳、辽阳、海州卫登城。最绝妙的是时机非常好,添油加醋虚夸一番,瞬间在饱经建虏侵袭苦难的北京百姓心里建立大华新朝光辉形象。于是郑义跳过检验功劳步骤晋封张献忠为国公,并令张献忠兼领辽东节度使,继续征讨建虏余贼。
晋封宁夏侯高立功为凉国公。
晋封前明遗脉朱慈烺为建宁公。
追封临洮候李鸿基为成国公。
次级爵位为侯爵,实封十二人,如刘宗敏、郝大勇、袁宗第、高宽、杜仪等。
再次爵位为伯爵,实封二十八人。
……
崇祯七年十月末,听闻朱慈烺受封建宁公,躲山沟的卢象升明智选择投降。
河北数路明军,至此成为历史。
华军重建秩序任务,只剩下渐次剿灭小股盗匪,还给地方百姓太平世道。
崇祯七年十一月初一日,郑义签发军令结束北伐。可,郑义旋即又展开统一南方战争,令高宽督军南下渐次攻取江北诸郡。若不趁着明国中枢崩溃攻取淮河南北,等南京建立小朝廷,就又要多杀伤了。也是郑义内陆起家,缺乏水军助阵,否则南京也有必要一举拿下。
崇祯七年十一月初二日,郑义无视北京百姓官宦复杂目光,正式宣布大华新朝定都洛阳,并仿明初旧例,将北京改名为北平。
崇祯七年十一月初三日,郑义命令袁宗第部屯驻北平,其他军团沿京杭大运河,护送投降文武百官回师洛阳。
崇祯七年十一月初四日,郑义自位面基地购买大量粮食物资囤积顺天府通州县,以供张献忠部、袁宗第部所需。
回师走到山东济南府德州县,郑义复又命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