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 乡绅、晋商 一(1/3)
第055乡绅、晋商(一)
崇祯六年正月初一日,位面基地科技时间锁由西历1743年提升至1746年,并解锁了普鲁士黑衣步兵、不列颠红衣步兵、法兰西蓝衣步兵、奥地利白衣步兵等步兵模版。前面说过,位面基地精神波动覆盖干扰传输军事记忆金手指,六十日快速招募形成的战斗力就堪比标准时空历史里的同模版步兵平均水准,如果郑义选择不列颠红衣步兵,那么系统训练招募的太平军战斗力下限即为标准时空历史里不列颠红衣步兵平均战斗力,而上限则由太平军将领素质物资补充装备水平等等因素决定。
简而言之,太平军战斗力再次大幅度提升,迈入排队枪毙成熟时代。
太平军此前水准已可横扫全球,战斗力提升固然可喜,不提升其实也没问题。
最令郑义惊喜的却是陕甘官宦乡绅的表现,崇祯五年末与崇祯六年初的山西变乱通过羲生新闻报传递关西,陕甘官宦乡绅随着连续报道相继改**度,转而支持起郑义统治。
郑义以标准时空工业时代标准审视晚明社会结构,虽然不曾如极端左派那样恨不得立即平均地权,却也相当轻蔑乡绅阶层,觉得他们无助于自己统治陕甘。但是郑义忘了,工业社会固然与农业社会不同,可是农业社会也与工业社会不同,乡绅阶层不适合工业社会却异常适合农业社会,绝不能唯心否定隋唐以来乡绅传承千年的事实。晚明此时显然属于乡绅时代的农业社会,毫无基础可言的晚明社会也没有必须复制工业时代管理体制,贸然清除乡绅推广工业时代价值观,只能带来混乱而不能带来秩序。
这显然不符合郑义的利益。
明白乡绅集团并非无用,郑义转而研究起乡绅阶层、宦官吏卒阶层。
说儒生道儒生,可其实隋唐科举以来全都是应试教育,朝廷考诗就学诗,朝廷考帖经就学帖经,朝廷考墨义就学墨义,朝廷考论策就学论策,朝廷考经义就考经义,朝廷考八股就学八股,朝廷考新学就学新学,朝廷考理学就学理学,真正不肯变革与儒学共生死的自古只有少数。郑义虽然将科举弄的面目全非,可是仔细想想,它真的比有考诗歌到考八股之间的变革大吗?况且郑义又没有致力于消灭儒学,新式科举里仍然残存无数儒家理念……经过郑义脑补式解读的新理念。
乡绅阶层面对郑义新式科举,固然漫天非议可大都一边骂着一边学着,唯有少数立志不做郑义官儿的才又骂又不学。科举,做官敲门砖罢了,想做官就乖乖学习考试内容。至于不想做官的老古董,也没有被郑义笼络的价值,郑义只须忽视其牢骚,就能令其渐渐消逝于未来新帝国。纵观三百年大明王朝,不做官又能领导社会舆论的,又能有几人?有立志不做官之个别乡绅,无有立志不做官的乡绅阶层。
总之,乡绅阶层与郑义并无生死存亡之仇。
崇祯五年与崇祯六年之交的山西变乱经羲生新闻报栩栩如生描绘之后,陕甘乡绅阶层全部黯淡缄默,渐渐对朱明王朝失却了信心。郑义能否如朱元璋那样成就布衣天子伟业暂不可知,但是就郑义数万强军安守陕甘、横扫朔方、逆击建虏姿态,最少也是类似唐末五代十国那样的乱世之间一代军镇。郑义不是黄巢,只要确定这点,乡绅阶层就敢下注了,当然他们维护郑义也是维护陕甘秩序,更是维护自己财产性命安全。崇祯五年十月以来,陕甘乡绅阶层逐渐拥护郑义统治,成批成批购买蒙学教材与中学教材,尝试考取太平军科举。
郑义最初并不在乎乡绅阶层态度,可是等乡绅阶层改**度之后,陕甘突然变得容易统治起来——简单来说,就是幺蛾子事少了,麻烦事少了,积极告发间谍叛徒的事多了。郑义仔细研究乡绅阶层十数日略略醒悟,却是朱明三百年乃至以前各朝都是皇权不下乡,不是不想下乡而是下不了乡,甚至下了乡只会得不偿失加速王朝败亡。尤其是晚明慢如蜗牛的信息条件,譬如云南边界或甘肃边界出现问题,单单消息来往传递京师就得等数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