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 李从龙科考记 三(1/3)
第044李从龙科考记(三)
孙兼甫因为李时馨名望而看重李从龙,热情招待说:“两汉孝廉隋唐科举,李唐诗赋赵宋经义,一朝有一朝规范。大将军重实务而轻虚言,欲效仿王安石变法革除诗赋先例改革科举,童生学如今泛考文数两科。我这里有六卷数学课本,李贤弟需不需要?”
李从龙答说:“谢过贤兄好意。不过本家订有羲生新闻报,年前赠送三册十五卷蒙学课本,皆已熟读背诵。”
孙兼甫追问说:“三册十五卷课本,贤弟可带在身边?”
李从龙答:“在。”
孙兼甫闻言顿生满面喜色,搓手兴奋说:“延长县偏僻,我先前只零星得了六卷数学课本,却是没等到流民营发放文学自然学两科,贤兄能否借我几日?”
孙兼甫赠书不成立即改为借书,当然其真实用意是看好李从龙,觉得李从龙悬挂绥德进士李时馨牌号,未来怎能没有好前途?赠书借书,目的皆是想而后多多联系,加深两人情谊,另一边,李从龙遵从祖父李时馨嘱咐也信奉多交朋友多条路,所以即时予以应诺。孙兼甫连声感谢李从龙:“谢谢贤弟,前朝未乱前,我苦学四书五经八股文,无暇背诵经史子集拓展视野,谁想延安科考偏偏考诗赋背诵。”
李从龙安慰孙兼甫说:“贤弟勿急,科考规定诗赋数量极少。六卷文学只有六十首诗,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是名家名句,较生僻的只有八九首,半个时辰就能倒背如流。”
孙兼甫说:“就是怕那八九首生僻诗句,我等赴考延安都是奔着秀才的,若是连额定几十首诗都不能准确背诵,岂不被人笑掉大牙。延长县学术荒废,我找了好几日也没找齐生僻诗词原句,最后最后才听说其中三首是大将军本人托名创作的,我翻烂八百本古书也找不到出处啊!总之,多亏遇见了贤弟。”
李从龙隐隐感觉孙兼甫貌似熟悉太平军体制,试探询问说:“贤兄似乎较为了解科考?”
孙兼甫摆手说:“哪里哪里。我编入流民营之后,因为识字被提拔为读报员,常常与下派官吏交流当期军政新闻要点,所以多多少少知道些隐秘之事。”
李从龙觉察孙兼甫外谦虚内自夸情绪,遂主动配合来套话:“太平军定秀才生员为中学,这中学是何意?”
孙兼甫答非所问:“能有什么意思。”
李从龙醒悟孙兼甫没有听懂隐喻,索性把话说的更明白些:“中学之意有二。其一意为中等之学,所谓‘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儒学之道,先杂字,继以三百千,再讲四书五经八股文。杂字三百千可视为小学、蒙学、下学,四书五经八股文或可视为中学,观乎羲生新闻报所刊蒙学试卷,其考察识字背诵与蒙学匹配,那么中学内容是否将转入四书五经研读?”
孙兼甫先点头后摇头:“中等之学解释无误,可太平军中等之学却非四书五经八股文。羲生新闻报年前发布样卷时,曾有邮递告诉我中学课本整理完毕即将付梓印刷,其内容继承蒙学兼顾儒学典要,却并不专尊四书五经。你说中学另外意思是什么?”
李从龙心底闪过儒学凋敝阴影,漫不经心说:“王者之堂谓之明堂,法天法地,明诸侯之尊卑。又太学者,中学明堂之位也。国朝太祖洪武革命之初,文事凋敝,京畿乡试中式者七十二人,未及会士皆采用之。太平军乍兴迅猛之势甚于洪武,理当更加匮乏文事英才辅佐。传闻郑大将军于西安府北门外发掘李唐大明宫旧址,而所谓中学更是立在大明宫遗址之侧,其中学者莫非隐喻太学,秀才者莫非隐喻洪武之初?”
孙兼甫傻愣半晌,猛的激动击掌赞说:“好,好!贤弟不愧是进士子弟,博闻广识,一眼瞧出大将军苦心。”
李从龙附和笑说:“但愿如此。”
======
李从龙、孙兼甫彼此言谈合意,遂决定结伴赴考延安。
郑义太平军万丈高楼平地起,军事体系可借助位面基地招募体系快速成型,而文政体系却无可借助,只能在黎明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