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 李从龙科考记 一(2/3)
数学一册六卷,自然学一册三卷。我在读文学,刚读到第五卷。”李时馨说:“自然学课本。”
晚明科举,每榜三百余人,似崇祯元年戊辰科取士353名,似崇祯四年辛未科取士349名。科考三年一次,平均每年取士110名,即便忽略年龄限制简单类比标准时空共和国高考,进士也相当于各省每年考试前五名的学霸,李时馨之所以对数学试卷迷茫仅仅是因为不懂新概念新规定新定义,不知道所谓公约数、质因数是指什么。可李时馨身为晚明学霸之一,本就有超高文学基础以及简单数学基础,十日苦读足以轻松掌握郑义规划的小学知识。待读完蒙学三册十五卷课本,李时馨再番尝试答卷,立即横扫种种数学概念障碍,轻松得出准确答案。
李时馨对比背页答案验证解答无误,将试卷递给李仕铭说:“有几分信心考取童生?”
李仕铭面带犹豫:“五分。”
李时馨疑惑皱起眉头:“哪些不懂?”
李仕铭解释说:“不是不懂,是太平军简化俗字太多,若不花费一年半载牢记,答卷时怕是写着写着就写成异体字。”
李时馨微愣,迟迟想起太平军推行俗字简化旧事。其实,俗字简化对李时馨这号人物的阅读能力影响甚微,李时馨曾饱读诗书也曾刻苦练字,早在考取生员时就已经熟练掌握各种常用字的楷书、隶书、草书等等写法,俗字识记也是手到擒来之事。如同标准时空鲁迅孔乙己一文里孔乙己自傲展示茴字四种写法,掌握各种异体字俗体字,其实本是书生们的常规技能。李时馨倘若置身标准时空共和年间,面对少数网民的简繁字之争或许难免非议几句,但他现实中举措肯定是同时学习简繁字以备不时之需。由于郑义简化字时,不改不造不减不删不合不并只从民间常用俗字里找,羲生新闻报的渐进式俗字简化推行丝毫不影响李时馨的阅读体验,以致令李时馨下意识忽略了它。
可能读能识能写各种异体字,不代表特定时间内能够准确写出郑义钦定异体字。李仕铭的标准用字,是李时馨基于朱明王朝科考避讳等惯例牢记的,李仕铭想习惯太平军规定用字,少不了花费若干时间来习惯新标准。李时馨遗憾叹气:“那就先学太平字吧。”
李仕铭眨了眨眼,试探询问说:“阿爷,你难道想让我考流贼的科举?”
李时馨沉沉坐入软椅:“有备无患。”
李仕铭不敢相信的瞪大双眼:“阿爷,你真要我投贼?”
李时馨仰头盯向窑顶:“贼,什么是贼?没读羲生新闻报前,我也觉得流贼不成气候,可瞧瞧羲生新闻报刊登的九州局势图?川贵之土司,浙闽粤之海贼,山东之孔有德,辽东之建虏,漠南漠北之鞑靼,再加上关西之郑义,山西之王嘉胤三十六营遗党,天下大乱征兆已现。十年灾荒,盛夏雪雹,冬日黑雪,种种异象,岂可不防。黄巢之后李唐亡,瞧那川贵土司,未必不是南诏交趾;瞧那浙闽越海贼、山东孔有德,未必不是藩镇方国;瞧那辽东建虏,未必不是耶律辽国;瞧那关外鞑靼,未必不是女真蒙古;再观郑义等流贼,黄巢可期,朱温亦可期。”
李仕铭呢喃:“阿爷之意是投朱温,可谁是朱温?还有朱温可是三帝而亡,仅有十七年国祚。”
李时馨轻轻摇头:“朱温原是黄巢贼,殿前检点是周臣……说句大不敬的话,国朝太祖当年不也是藏身红巾贼?”
李仕铭茫然:“可谁知真龙在哪家。”
李时馨继续摇头:“不是令你寻找真龙,而是在乱世活下去。”
李仕铭更加茫然。
李时馨闭住双眼:“朱温亡唐到宋祖篡周,其间五十三年;红巾起事到国朝建朔,其间十七年。每逢治乱之灾,多则四五十年混战,少则十数年混战,观乎郑义攻陷西安府之势,天下最少也要再乱十年二十年。明数已尽,明数已尽呀,爷爷老了,老死山间亦无妨,可你不能。你要活下去,要在乱世活下去,可靠躲山窝里避难能熬三五年却不能熬十年二十年。”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