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 同官之阵:曙光(2/3)
还行。”谁想艾麦麦依然情绪高昂:“猜猜哪里来的?”
郑义反问:“什么哪里来的?”
艾麦麦手中筷子指向饭菜:“地瓜、土豆,猜猜哪里来的?”
郑义迷惑愣住。
说起地瓜、土豆,两者虽然早在朱明王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譬如土豆甚至与东海龙须、江南香菇、南都苔菜、苏北黄花、辽东松子等被并列称为京师招牌名菜之一。可在陕西内陆地区,地瓜、土豆此时仍是罕见事物。太平军中的地瓜、土豆,大抵皆是郑义贪图便宜而大量购买的蔬菜,这还用问哪里来的?总不成是自北京城千里迢迢送来的。
郑义正待说笑,脑海里忽然想起一件旧事,双瞳猛然闪亮起来:“太平镇产的?”
艾麦麦双臂捧胸,幸福眯眼欢笑点头:“嗯嗯,我亲手种的那垄田。”
郑义无暇体谅艾麦麦小清新感怀,急声追问说:“太平镇的地瓜、土豆收获了,产量如何?”
却说位面基地更像战争基地,其不提供战争需要之外物资,郑义自然无法专门选购良种救灾陕西。所幸位面基地并没有粗暴拓展限制,其以粮食形式提供给郑义的小麦、地瓜、土豆,皆可无障碍繁殖。熟读历史典册的郑义当时没有莽撞推广土豆解决旱灾,他清清楚楚记得标准时空历史里朱明王朝崇祯年间明军也曾试图推广地瓜削减陕西灾情,岂料种种因素叠加反而诱发一场抵制地瓜种植的民变。绝不能轻易责怪陕西农民愚昧无知,事实是明时传入中国的地瓜土豆品种并不十分契合内陆气候,此后历经多代选种定向培育,地瓜、土豆才得已深深扎根陕西成为救命粮。
亦是清楚地瓜、土豆品种问题,郑义主要以军屯方式栽植并辅以小范围推广,又因陕北季节气候原因,地瓜、土豆实验田主要集中于太平镇周边数十村寨。待郑义挥军南下攻城略地,太平镇地瓜土豆实验田全都移交给艾麦麦的父亲艾克宽。据艾麦麦援引其父话语说法,太平镇地瓜土豆实验田成绩斐然。比于后世动辄数千公斤亩产,太平镇土豆实验田产量自然羞于启齿,但在谷麦几乎绝收的大荒之年,太平镇实验田无疑是颗耀眼明珠。用艾克宽原话说,地瓜、土豆命贱好伺候,垄沟栽培不仅契合陕北地形更便于人力挑水灌溉,旱灾酷热时只须多挑几担水就能养活一片。艾克宽与人埋头计算一番得出欣喜结论:若能全陕推广地瓜、土豆,若无二代减产虫灾疾病等困扰,纵使明年继续大旱,陕西亦能大幅度缓解饥饿蔓延。
比于盘根粗节节流,开源无疑更能高效解决难题。
囚困郑义十月之久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问题,终于迎来曙光。
艾麦麦讲完粮食喜讯,话题忽而一转:“可听我父亲说,自大军攻克府城肤施以来,官兵不断增兵米脂,太平镇周围探子一个接一个。官兵的头儿杜文焕传闻勇武非凡,据说万历年间曾率数百轻骑击退鞑靼十万骑,旧时薛家崖等十八寨畏惧杜文焕兵威,如今人心惶惶甚至有人想向官兵请降换来活命。”
艾麦麦显然是代父亲说话,先报土豆地瓜之功保身,再埋怨太平镇之危险现状。
艾克宽没有明言进退,可就艾麦麦本心来说肯定不希望父亲留守危地,至于艾克宽这位小贩出身粮商,事实上也没有必要频繁来往太平镇。郑义安抚艾麦麦说:“嗯,地瓜土豆是我延安府大事,且令岳翁回肤施筹备明年地瓜土豆扩种事宜。”
艾麦麦舒口气散去阴霾忧虑,但太平镇安排显然不会像她想象的那样简单。
郑义盯着陕西地形图斟酌良久,令人寻来李鸿基:“同官县诚然是与官兵决战主力战场,太平镇等大理河河谷亦是拱卫肤施的重要侧面战场,我若令你率五百骑兵回防,你准备如何与官兵作战?”
李鸿基毫不犹豫给出答案:“与官兵兜圈子,米脂、青涧等县之间不断移动作战,反抄官兵后路。”
郑义顿时欣慰颔首,果然不愧流寇豪杰,深谙以攻为守的流动作战套路。
郑义补充说明:“流动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