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当“输”成为一种习惯(1/2)
高个子“逃”了,没了调侃的对象。其他替补队员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球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庚浩世也只好乖乖地看球了。
双方你来我往,目前比分是13比12,天诚理工大学领先。
“反超啦!”替补得分后卫何志坤兴奋地叫着。
“第1节比赛都快结束了才反超,离美女教练的完爆目标还差得远呢,情况不容乐观啊。”庚浩世泼冷水。
秋季联合运动会的篮球赛制是按照国际大赛,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赛赛制,每场比赛分成4节,每节10分钟,一共40分钟。
听了庚浩世的话,何志坤才记起还有“完爆对手30分”的任务,不禁也开始担忧主力队员们能否完成这个任务。毕竟没达成目标的话,挨鞭子的事可是全体队员都有份的。
“哔——”
一声哨响,第1节比赛结束,比分为18比14,天诚理工大学领先。
休息时间是两分钟。双方队员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休息。
于曼曼黑着脸瞪着刚下场的主力队员:“你们以前就是这么打篮球的吗?都不用脑子的吗?!”
“……”主力队员们一个个开始冒冷汗。
在于曼曼执教天诚理工大学半个月的时间里,除了那些增强球员个人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任务以外,并没有正式地让他们进行过篮球比赛的对战训练。
当然,作为国际级顶尖篮球教练,这么做自然有她的考量。
像快速传球、快速摆臂、50米快跑等训练,不仅仅是提高球员个人身体素质,只要将这些训练的成果在球场上完美的展现出来,对于更好的赢得比赛都是极大帮助的。
至于为什么没有立马开始对他们进行篮球比赛的对战训练,是因为于曼曼想看看这些长期在碌碌无为脑残无能教练手下培养起来的球队的比赛思维。
所谓比赛思维,就是指一种对待比赛的态度、情绪和面对各种比赛状况所作出的决策。比赛思维是通过一系列的比赛、自身的意识和教练的指导共同作用产生的,而且一旦生成某种比赛思维,就会容易陷入这种比赛思维的思维定式。
之所以一个球队和某些球队比赛时经常性输球,而和另外一些球队比赛时经常性赢球,这也和这支球队的比赛思维陷入思维定式有关。
天诚理工大学作为蝉联全国高校篮球联赛的“垫底王”,几乎就是一支和任何球队比赛都会输的球队,而这和他们习惯性输球的比赛思维有关。
习惯性输球,并不是指球队愿意输球,而是球队输球输得几乎麻痹了,他们自己都已经觉得输球才是正常的。一旦有了这种比赛思维,想要赢球就更加难了。
而天诚理工大学就在这种习惯性输球的比赛思维的引导下,不断地输球,输球又加剧了他们习惯性输球的比赛思维,在更加深入的习惯性输球的比赛思维引导下,输球变得更加理所应当了。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加剧了他们的比赛思维定式。
于曼曼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彻底打破他们原有的比赛思维定式,只有打破习惯性输球的思维定式才会有赢球的可能性。
既然是思维定式,要打破自然不容易。对于存在这种思维定式的球队而言,进行队内的对战训练对破除思维定式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整个球队的思维几乎是一个模式。
在队长孟郎抽到和这支去年全国高校篮球联赛排名第六百三十七名的奥林建筑学院进行第一场比赛时,于曼曼就想好要让他们在第1节的比赛中充分暴露自身比赛思维定式。
“和一个不入流的球队比赛都能比成这样,你们还好意思站在这?!”于曼曼怒视着主力队员们,劈头盖脸地大骂道。
当然,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通过贬低践踏这些队员的自尊心,让他们在心底留下难以磨灭的耻辱记忆,这样之后的说教就会更加印象深刻,从而更有效地打破原有的比赛思维定式。
践踏结束,于曼曼开始进入正题:“你们知道自己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
队员们都摇了摇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