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华夏威震四夷(3/3)
聪明与威信早已深入军士们的内心,这应该是世子殿下发明出来的新式筑城法,管那么多干什么,咱们是军人,执行好命令就行!在这样的环境与气氛当中,哪怕是那些想善意提醒地渔民们,也没有发出任何询问。
朱久炎其实没有军士们想得那么厉害,哪里有什么新式筑城法,他只不过是想学习建筑工地上的灌注泥浆而已,朱久炎的这种办法其实与灌注泥浆没有什么区别。
虽然他没有水泥,但是他有差不多的代替品,大明早已广泛采用石灰砂浆和糯米汁一起搅拌后作胶结材,这样可以大大增加了胶结力,明长城不少地段的砌筑,也都是用了糯米汁掺拌砂浆,长城直到几百年以后,它砖缝的砂浆粘结力仍很坚固。
并且这种建筑材料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非常方便,听肖广南说大明筑城甚至还有许多种结构方法。
比如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等等。
长城都是用这种叫做夯土的材料进行建造的,这种夯土是红泥,粗砂和石灰块进行融合而成,取材很方便,简直可以称之为“就地取材、因材施用”。
城墙上使用的粘合物也是在水泥出现之前,大大有名,叫做糯米汤的材料,这种材料的粘性可以说是非常的强劲,长城能狗屹立千百年不倒就是它的功劳。
糯米汤的粘合力超乎人的想象,完全不亚于现代的材料。所以说,它被广泛的被大明的军队用于粘合建筑,马船上的民夫们大多都能随时制作。
但这些材料与方法都有一个缺点,那便是慢!朱久炎可没有时间,慢慢筑城,所以他才想到了这个灌注泥浆式的方法,让新城的建造速度,既能保证质量也能加快速度。
将近两万人的队伍一齐施工,从哪里看起来都是密密麻麻的,他们当中除了有两千人被分配去伐木、制作木板,余下的一万五千人则全部参与了筑城的必要工作。
剩下的两千人做什么?朱久炎并不让他们干活,而是作为轮换休息,美其名曰休假。朱久炎深知劳逸结合的道理,这样的举措还能让所有的舟山渔民在感激之外慢慢适应服从他的命令。
那些用木板搭建起来的建筑结构是在大明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样式,木板搭建起来了一条条空中桥梁,可以为施工的人们提供一道很长的空中走道,施工的人可以在走道上平稳的行走。
“支撑架子的木桩一定要埋深,土都要夯实了!要平稳!”朱久炎像个包工头一样边走边指挥,他还会上去一根一根摇晃支撑的木桩检查是否摇晃,“要确保每一根桩子都不会被手晃动!要保证其稳固度,要是连手推的力道都挡不住,如何能保证城墙的质量?还有,木桩的两边,都要用绳索绑好桩子。”
拿着个本子在认真记录的肖广南,不时问道:“殿下,稳定好木桩不难,只是浇灌的时候如何单排木板的距离呢?”
“所以我们隔开一段距离就要按照力学的分布装一排木板,两尺左右分隔一道,同时浇灌糯米汁掺拌砂浆等物……后世用钢筋来做支撑物和受力点,我用草屑、麦秆、和糯米汁掺拌砂浆到底能不能行?”朱久炎说到一半就自己停了下来,肖广南看到那双没有焦距的眼睛就知道世子殿下又陷入了某种思考当中。
肖广南并不着急,这么久的时间相处下来,他早已经习惯了世子殿下说着说着自己就会陷入沉思,而当世子殿下回过神来,就总会有很新颖的好主意冒出来。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