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于本国哭临,不准如京!(2/3)
哪里还能想到刚才要解决什么问题。一直闭目养神、没有言语的徐辉祖出言道:“陛下,老臣以为此事容易解决,朝廷可派梅殷梅大人即刻前往拦截,梅大人乃是皇亲,由他持陛下圣旨与先帝遗诏迎将上去,先嘉许燕王忠孝,再命其回藩北平就行了。”
朱允炆听徐辉祖拿出了实际办法,心中很高兴,连忙道:“还请魏国公继续。”
徐辉祖顿了一顿才接着道:“朝廷不必如此劳师动众,削藩之事可以等先帝落陵封葬之时再议吧。到时,局势已经稳固,陛下下圣旨以落陵封葬仪式为由,召诸王入京祭奠,他们敢不来吗?若心虚不来者,必有反意!他们来了之后,是去是留,全凭陛下决断!陛下以为如何?”
魏国公到底是大明的第一勋贵,也是所有托孤大臣的首领,他一开口黄子澄他们也不敢随便评论,只能等着坐在上头的朱允炆决断。
“魏国公之策可行!”朱允炆还是比较信任徐辉祖的,他先采纳徐辉祖的建议,然后问梅殷道:“姑父可愿为朕分忧?”
梅殷斩钉截铁地道:“微臣即刻就往北方一行!”
“好!那就辛苦姑父了。”
黄子澄立刻拟了圣旨,朱允炆仔细看了看,这才用了玉玺,由荣国公、驸马都尉梅殷带着圣旨火速离京,飞马前去阻截燕王过江。
等两拨人马相遇之时,燕王的队伍已经来到了淮河岸边。
梅殷展开圣旨宣读,一听到朱允炆不许他进京奔丧,燕王大怒,与梅殷在江边据理争辩。
二人辩了一日,梅殷也没有说服他,燕王还是执意要进京奔丧。
梅殷无法,只得调一卫兵马陈兵河口,用以阻拦燕王。
若是再不听劝阻,梅殷便要与燕王兵戎相见,燕王望着周围招展的白旗,面上戚然,只能面南而泣。
高阳王朱高煦劝道:“父王不顾违制,千里奔丧,至诚至孝之举天下人已经看到,现在是新君不许父王进京。咱们燕王府受了新君皇命而返,不会授人以柄了!”
燕王失声痛哭道:“高煦,自古忠孝难以两全,父王今天是体会到了……唉……”
朱高煦用仇恨的眼光看着南方,低声说道:“孩儿愿助父王养成龙虎之威,他日风云际会,羽翼高举,则长江大河可投鞭断流也,今日没必要在此与这梅殷消磨时光。”
燕王颇为意外地看了朱高煦一眼,点了点头,当即下马,面向京城的方向跪倒,泣不成声,烧纸在河边凭吊。
哭到伤心之处,燕王悲愤交加,仰天悲鸣一声,呕出一大口血后便昏倒在地。高阳王朱高煦与淮河对岸的梅殷都是大惊失色,二人各传军医为燕王诊治。
所幸,燕王只是伤心过度,修养了片刻便醒转了过来,只是身体变得异常虚弱。
即便如此,梅殷也是毫不客气地命令燕王父子北归。燕王父子无奈,只得带领队伍北返。
……
南方。
朱柏头缠白绫,身穿缟素,带着仪卫正叶信、马进忠以及数十名亲乓,出了岳州,快马加鞭,直奔南京方向而去。
朱久炎带着自己的侍卫跟随在后,他也是身罩麻衣,连‘望舒’的剑鞘上都缠上了白布。
他们父子的眼睛都是红通通的,一是哭的,二是连日赶路不得休息熬出来的。
对老朱的大行,朱柏父子虽然早已经有了心里准备,可是骤闻消息,还是伤心至极,只想马上回到南京,见上他最后一面。
这一次,二人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不论古今,中华一向以孝为人文根本,为父亲、为爷爷送终,灵前尽孝,这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也是一次悲伤的宣泄。
饶是他们身躯强健,这两天不分昼夜的赶路,也将众人搞得蓬头垢面,毫无一点皇家的威仪。
因孝而毁形,没有人会说三道四。
眼看前边要出了湖广地界,即将进入江丨西袁州府,就见前方铁山界边的关隘放下了闸门,只留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门洞敞开,行人都在军士的喝令下排队等候检查。
朱柏归心似箭对叶信喝道:“上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