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朱允炆的反应 (两章合一)(3/3)
反衬着宫里的寂静。东宫与外面的世界并不是天渊之别,婆娑的树影只能遮蔽阳光的暴晒,却阻挡不了时下的热门话题,北疆大捷。
宫人们谈论的事情与外面的市井之中并无多少不同,唯一不同的是,吹起牛来更加八卦!
他们的生活环境是封闭的,也不用为生计奔波,闲暇之余能干的事情不多,人又集中,消息也来得比市井快,八卦起来当然也比外面长久,一个话题说上几天是正常周期。
所以除了皇太孙朱允炆身边,整个东宫到处都在闲扯着北疆将士是如何的勇猛,带兵的藩王是怎样的厉害。
太常寺卿黄子澄怀着原本愉悦的心情在倾听这些不时传入耳中的话语,不过,他的心情突然变得糟糕起来。
一路走过来,他耳中听到最多的便是燕王、宁王、周王世子等名词,宫人们不是在说王爷们扩地多少多少,便是斩首多少多少。
黄子澄的心情虽糟,却也不好去训斥太监与宫女们。一方面为了保持自己的仪态,为了这些个事去训斥几个宫人实在上不了台面;另一个方面大捷毕竟是朝廷的喜事,话题只是一时的,忍忍也就过去了。
黄子澄在宫中回廊踱着步,沉淀好心神之后,才缓缓地步向了东宫的书堂。
他走到门口,就听到了皇太孙朱允炆那朗朗的读书声从里面传了出来。
黄子澄的嘴角微微上翘了起来,他与皇太孙之间虽是君臣,但也是师生。黄子澄对于自己这个唯一的学生满意得不得了,皇太孙学习方面是无可挑剔的,若他不是储君,跟普通读书人一样去参加科举的话,拿下殿试前三的问题不大。
可惜的是太孙殿下平日里总是眉头紧锁,虽是偏偏少年,但眉宇之间总有几分与年龄不相称的深沉,黄子澄这么多年来很少看见自己学生开心的模样。
唉,黄子澄心中暗自叹了口气,推门走了进去。
朱允炆听到外面的动静,也停止了读书。他起身与黄子澄相互见礼、落座。
二人开始按部就班地上课,二人之间的一言一行都是有条不紊的,就像彩排了无数次一样,除了每天课上的内容不同之外,一举一动都像制定好的程序。
课业过后,二人再次相互见礼,朱允炆送黄子澄出门。
黄子澄见朱允炆打发走了旁边的宫人,知道他有话想跟自己说,连忙微微弯腰作恭听状。
朱允炆道:“黄师傅,今天天气凉爽,好不舒服。您要是没有要事的话,随本宫四处走走?”
黄子澄回道:“微臣无事。”
二人在东宫缓步而行,师生两个心照不宣,他们悄然来到了皇宫的东角门,这里是皇家禁地,宫人没有诏令不敢靠近。
见朱允炆许久不言语,满脸忧虑。黄子澄却又心里暗暗高兴,皇太孙这样患得患失,说明他的心智逐渐成熟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谁人不在“得失”二字之间煎熬呢?
炙手可热的皇权,同时也意味着,咫尺天涯的凶险。
黄子澄小心地挑起话题询问道:“殿下可是在为捷报之事烦恼?”
朱允炆点头道:“北方传回来的捷报本宫看了一下,确实是扬了我大明国威……但是,九大塞王以燕王为首,各自拥兵数万,边地劲旅皆在皇叔们的节制之中,皇叔们当中虽有贤王却也不乏骄横不法之事,长此以往,本宫我该如何应变?”
朱允炆忧心忡忡,他需要黄子澄指点。黄子澄深知这一点,他必须表现得干练。
“殿下可知那些藩王有不法之事?”
朱允炆又道:“黄师傅是本宫最仰仗最亲近之人,有件事本宫没有跟任何人说过,但它是梗在本宫喉间的硬刺,实在不吐不快。”
“殿下对子澄的信任,子澄必定严守秘密。”黄子澄正色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