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昨非(1/3)
“回陛下,此乃起居郎当时与祖父探讨兵法时所注的,算起来也是《起居注》。先皇当时留给了祖父,当时二人的话,是一字不差的。”明月奴提醒着,陛下看看切面,还有陛下的私章盖了印呢,还有起居郎的私章。”
武后看看切面,的确有两个旧年的红印,其中一个是褚遂良。她笑了:“难怪觉得眼熟,这褚遂良当年若不那样的反对我,倒是可以留下的。”
武后没细看,只说:“不错。”随后又道:“你与你兄长得你祖父亲授兵法、武功,想这卫国公之帅才,天下无双,想来你的兵法也不差。今年春日里,洮河道大总管、安抚大使李敬玄意欲开伐吐蕃,而今八月将毕,准备了这么久,也该开战了。那吐蕃钦陵非等闲之人,李敬玄与工部尚书刘审礼领兵十八万于青海湖,开战在即,你怎么看?”
“这……事关前方战事,怎可妄论?”
“怎么,你不愿谈?我招了北门女学士来,解解闷儿总可以吧?哎,人老了,总想听听过去的战事,一来解闷,二来温故而知新嘛。你不愿谈眼前的,谈谈以前的可好?那个,就说说大非川一役?”
明月奴稍有推辞:“明月可以一谈一己之见,只怕给人落下话柄,说是事后诸葛、马后炮。”
“无妨,只管谈谈就是。”武后合上兵书,拭目以待。
明月奴开口道:“大非川之役,薛举带领将士与吐蕃初战,取得小胜。可惜的是,主抓粮草锱重的郭待封,擅自作主,中了敌军奸计,粮草锱重全失,薛举不得不改变既定方案,继而方寸大乱,中了吐蕃的埋伏,致使我大唐热血男儿埋骨他乡,死得极其的冤。”
“有理。”武后点头,有些不忿:“这帮二世祖,为了争功而不顾大局,着实可恶。”
明月奴甚是婉惜:“据可靠消息,是吐蕃安排了奸细有意挑唆,郭待封才临时起意。此役一败,我大唐多年来再无力与吐蕃一战。”
“是啊,可惜了大唐兵强马壮的十万人马。十万个希望,十万个家,十万个母亲的盼望。”武后眼中滴出泪来。
明月奴情绪甚是低落:“恕我直言。这一战耗尽大唐的壮年男丁,后继无力,种田的劳力缺失,国库内耗巨大。只是这几年才有所恢复。”
武后点头,很是赞同。
明月奴话锋一转:“其实,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继续讲。”
“天后陛下,恕下官不敬之罪。”
“恕你无罪。”
“此役与远征辽东高句丽不无关联。”
这是一重磅火药,天后不解问:“此话怎讲?”
“先皇远征辽东,无功而返,事后先皇曾问祖父为何,祖父说:‘此李道宗可解。’先皇愧悔未曾听李道宗之言。先皇初逝,今上初登大宝,再次远征辽东,一洗前耻,得胜而归。然国库金银耗费太重,壮丁损失亦不在少数,府兵制又牵连着田地收成。之后吐蕃数次来犯,而我大唐人疲马倦,尚需休整喘息。而吐蕃正是看清这一点,屡犯我边境,大唐彼时无力回击,只能无奈坐视吐蕃壮大,养虎为患。”
明月奴说完这些,恭敬的低头。
“养虎为患?养虎为患……”武后念叨着这四个字,翻来覆去的。
武后明白了:“先人驾崩之时,吐蕃赞普曾说:‘若有……’看来,是有预谋。大唐那时兵多将广,让他领兵来长安,岂非引狼入室?后患无穷啊。”
“正是文成公主和亲,带去数百工匠、种子,才促使吐蕃各行各业突飞猛进的改良,三十年休养生息,才有今日之盛,喂饱了豺狼,豺狼反咬了救助之人,以怨报德。”
“所谓和亲,是为免征战劳役之苦,化干戈为玉帛。当年大唐四周祥和,先帝本不愿大唐宗室女子去偏远之所受苦,说是没那必要。后来看那吐蕃大论和赞普还算诚心,便先了李道宗之女和亲,带去无数玉帛、能工巧匠。谁知多年后,这些玉帛在吐蕃人手里成了干戈利器,要了我大唐多少男儿的性命!”
“吐蕃人垂涎我大唐富饶,数次挑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