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思维互影(1/1)
x博士被发现死于家中。
警察在书架的日记里找到一条重要的线索。
原来,博士在几年前发明了一种可以预知未来的机器。
侦探据此推断,一定是有人觊觎博士的发明而杀害他并带走了机器。
但警察在调查博士的社交账号时,却没有找到任何关于这部机器的内容。
走访了该博士的亲朋好友后,大家纷纷表示对他的工作并不知情,更不知道关于机器的任何事情。
侦查工作一下陷入了低谷。
这天,负责这起案件的警长在死者的文件里找到了一篇尚未发表的论文。
博士在这篇论文中详细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彼此相通,彼此影响的。
警长笑了笑——这不是废话吗?
但下一刻,他突然注意到——
论文里没有论据,举例子的地方一片空白。
也就是说这篇论文尚未完成。
不止如此,落笔的日期同那部能够预知未来的机器完工的日期是同一天。
这能说明什么呢?
警长百思不得其解。
突然,警长看到了桌面上的一瓶墨水。
他把那篇论文带回到局里。
经察验,空白处是用隐形墨水写上的文字——内容则是关于不同地区、国家的大大小小的事件。
不如说是当年的预言。
警长将这些事件与当初发生的新闻一一比对后,发现头一年里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差错,而第二年开始,就有一些微小的差异,比如旅游大巴车不幸坠崖,新闻上说死亡36人,但在博士的论文上则是34人。这样的差异随着时间的不断延后而扩大,到最后,有些事件甚至没有发生;还有的事件指定的发生时间在当下的几个月之后。
原来是这样。
警长恍然大悟。
博士的论据正是那些事件——他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通过思维来彼此影响的。
在知晓未来发生事件的同时,无论是谁,他的思维已经变了,尽管这细微变化产生的影响非常小,却有一样东西能够将其放大——那就是时间。
因此,博士思维改变的影响放大到最后就是论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件后来的部分不是没有发生就是发生了但与描述差异巨大。
最后的确认,让这个结果完整了。
可是案件呢?
原来,是博士自己杀死了自己,尽管这是无心的——当年思维的改变而产生的影响最终表现在博士自己身上。
而博士显然也想到了这个可能的结果。
因此,与其说用隐形墨水来掩盖什么,不如说他要突出什么。
那些事件下的最后一行字:致来者,务必确认所有的事例与事实的差异。
至于那部机器——既然看到的未来飘忽不定,那么,它还能被称为一个成功的发明吗?
博士在完成它的同一天,也毁掉了它。
(本章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