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医学实习生手记》

ABC小说网(abctxt.cc)

首页 >> 医学实习生手记 () >> 第9章 如约而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bctxt.cc/140659/

第9章 如约而谈(1/4)

如约而谈,今天,我以专业医务人员的身份和角度出发,来谈谈医德和医院人道主义精神。

以下内容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的阅读不适,请谨慎选择性阅读。

“医德”——一个整天被病人挂在嘴边的词汇。

什么是医德?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它是一种职业道德,”

“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百度百科如是说。

拥有“医德”的医务人员才会被人称作是好医生、好护士,值得尊敬,嗯!是的,社会是这样给医务人员定位的,穿上白大褂你特么就得正经,你特么就得是圣人,你特么就得变成圣贤,你特么治不好你就是在骗钱。

学医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一句流传百年,享誉内外,在医学界熠熠生辉,可以说是医学的全部核心的一句话。

那就是:“to cure o relieve often, to fort always”

翻译过来就是,有时治愈,时常帮助,总是安慰。

这句话是特鲁多,一个分离出结核杆菌的美国医生的墓志铭。

学医的人,没有不知道这句话的,不知道就不是医学人。

这世界上,只有三分之一的病可以被治愈,还有三分之一的病是治不好的,另外三分之一是不治而愈的。

治愈,是一个程度很高的词语。

通常,临床上将“治愈”的定义是低于普通大众理解的“治愈”,我们理解的治愈是不再出现临床表现,譬如说咯血的病人不再咯血,不再出现和咯血有关的临床表现,我们就说他的咯血是被治愈了的,病好了。

但是你们所理解的治愈,是完全的健康,一点毛病都没有,再也不会进医院了。

殊不知,咯血的并发症或病根还有可能会让他再次进医院。

这就会导致你们所谓的“怎么又来医院?”、“上次才来的医院搞好的,怎么又犯了?不是说治好了吗?”不能理解才从医院离开,又要进医院。

中医上的一句话讲得很好: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疾病很少突如其来,大多数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人体都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叫免疫系统,都有代偿机制,会自我治疗,就是自愈。

生病,其实就是疾病和代偿机制的对抗,当疾病大于代偿机制,身体无法代偿工作了,你就生病了,所以当你出现不适的时候,疾病已经在你身上积累很久了,所以才会导致“病来如山倒”的感受。

当你出现不适的时候,疾病已经在你身上积累很久了(敲黑板,这个是重点)。

咯血的病人,病根有可能在肺,也有能在消化系统(和呕血辨别),也有可能是血液系统(凝血机制出问题),也有可能是口腔鼻腔的问题,除非你自己是学医的,不然没有一个观察的时间,是下不了诊断的。

你们总认为医生看一眼就能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告诉你,医学诊断,是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从你的症状体征去推测病因,症状体征和病因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也不是一对一、一对二、二对一的关系,它是多对多的关系,多个症状体征对应着多个病因,多个病因也对应着多种症状体征。

譬如说,导致腹痛的原因有四百多种,你觉得你光说一个:“医生,我肚子疼。”我们能知道什么?

是四百多种的哪一个呢?

怎么给你下诊断?怎么拿药?

所以,想做到治愈是很难的。

有时是治愈,时常帮助,总是安慰。

就目前国内医疗环境而言,做的最多的就是fort,“安慰”,其实翻译得不准确,“ fort always”,总是让你舒适,痛苦就医学定义上来说就是极不舒适;做得最常见的就是relieve,减轻,大多数治不了的疾病可以有效的缓解,在医院你配合的情况下,医生护士都会给你做缓解,这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他们的良心。

状态提示: 第9章 如约而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