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医与道(1/2)
天圣铜人铸成后,颇受世人注目,但后来历经几个朝代的更迭变迁,最终没有保存下来。直到明朝的正统年间,皇帝才又命人仿照天圣铜人铸造了正统铜人。
不幸的是,八国联军入侵bj时,这座铜人也被掳走,后现世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当然在正统铜人后,后世又铸造了明嘉靖铜人、清乾隆铜人、民国铜人等,可惜的是这些铜人的存世量极少,每一座都可以称得上是医家重宝。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铜人的出现,一举改变了某些传世针灸书籍错漏百出的状况,使华夏的传统针灸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而李长庚的这座铜人,就属于乾隆铜人,距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文物和医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之所以把这座宝贵的铜人拿给张正,李长庚是有着自己考虑的。
作为华夏的本土宗教,道教自打诞生之日起,便和中医结下了密不可分的关联。其勾连之紧密,是世界宗教史上极其罕有的。道家五术,山、医、命、相、卜。医就占据了重要一席。
一些道教典籍,像《黄庭经》本身就是融道教教义与医学为一体的,它用道教语言来讲述人的生理状况,深入剖析人体五脏,并强调脑及魂魄、神、心、脾的功能,创立了以黄庭三宫为中心的养生观。
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民间还有着“十道九医”的说法,从这个方面说,一个合格的修道之人,一定深明自己的五脏、六腑、阴、阳十二经脉和五行、四象及奇经八脉的生理知识,也唯有如此,他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去修炼自己。
千百年来,在道教历史上,深谙医药之学的高道可谓灿若群星,他们不仅是道门的一代宗师,更是在中医药学史上留下了煌煌大名,像东晋的葛洪、南朝梁朝的陶弘景、唐代的药王孙思邈、明清之际的傅青主等。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学道,要想绕开医学,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医学又是道家五术中,相对容易理解的,李长庚更是以意入道的代表,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李长庚才把这尊铜人拿给张正看,想让他从医学开始,逐步打下修道的根基。
老道的一片苦心没有白费,因为对于张正来说,正是他目前最想要的,正发愁找不到穴位,无法修炼大梦功法呢。这下好,正瞌睡呢,师父就送来个枕头,还是铜的,好家伙,浑身上下647个穴位!肯定够用了。
李长庚指着铜人身上的穴位之间的连接线说道,“这是人体的经脉,共有正经十二条。其中阴阳各有六条,分别是,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此外还有任脉和督脉等奇经八脉。
李长庚又指着一条从铜人耳部开始到小指结束的线路说道,“你比如这条经络,从手指的少泽、前谷开始,一直到头上的天窗、天容、颧髎、听宫止。共计19穴,它就是手太阳小肠经;
这些经脉都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沟通上下等功能,一旦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经络都会起反应。所以,只要你了解了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就可以做到防病治病了。
我看你不如先循着经脉记穴位吧。先把穴位记住,然后再搞清它们的作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些穴位还有这么多作用,我要是都记住了,是不是就可以像您和老爸一样给人看病了。”毕竟还是个孩子,一想到能很大人一样有本领,张正就有些心潮澎湃了。
“哈哈,还没学会走呢,就先想跑了。这些都还是基础的基础,中华医学博大精深,一个人即便皓首穷经也不可能学完,但是你也不要气馁,只要你肯用功,给人看病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李长庚捋着花白胡子说道。
“好,那我就听您的,从现在开始记穴位,争取早一天能达到神医的境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