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的困境 下(1/2)
上回我们说到穆泰、陆叡等人计划拥立皇太子元恂在平城另立中央,可惜消息泄露,元恂没能逃出洛阳,反而被皇帝元宏囚禁于河阳。虽然“****们”反叛的大旗已然倒下,穆泰等人却没有放手,继续拥戴朔州刺史元颐为“带头大哥”,妄图将反叛进行到底。可惜事到临头,元颐怂了,直接向皇帝元宏告了密。
不用讲,元宏得到密报后一定是大惊失色,于是立即在凝闲堂召见养病在家的吏部尚书、任城王元澄,说到:“穆泰等人煽动皇族叛乱,我现在刚刚迁都,人心不稳,假如真的发生兵变,我就势难在洛阳新都立足。帝国大事,我必须倚重你任城王,虽然你身体有恙,还请勉强为我到平城一趟,如果他们力量微弱,就直接缉拿,如果他们已经羽翼丰满,就征调并州、肆州军马讨伐!”
我们以前曾经介绍过元澄,他是元宏最为倚重的皇叔,能文能武,是坚定的改革派,听到帝国有人反叛,皇帝恳请自己出山,元澄自然义不容辞,跟皇帝说到:“穆泰等人愚昧之至,不过是依恋旧土,才出此下策,并不是深谋远虑地企图篡夺政权。为臣不才,虽然拙笨胆怯,但对付他们还是绰绰有余,请陛下不必忧虑!”
元宏笑到:“有你出马,我自不会忧虑。”于是加授元澄“持节”,并特意安排自己贴身侍卫充当元澄的警卫,前往平城平叛。
当元澄抵达雁门关时,雁门郡郡守深夜面见元澄,汇报穆泰已经西上投奔了阳平王元颐。元澄随军右丞孟斌随即说到:“事情如何发展,不可预料,应该遵照皇上吩咐,征调并州、肆州大军,然后慢慢推进。”孟斌如此建议,应该是还不知道阳平王元颐其实就是“内鬼”,这也很好理解,底牌总是在最后时刻亮出,如果元颐的身份尽人皆知,其“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元澄不像孟斌,当然明白中间的猫腻,如果穆泰投奔元颐这个内鬼,岂不是自投罗网。所以雁门郡守带来的这个消息对于元澄来说反而是好消息,不过此事没必要跟孟斌挑明,于是元澄回答说:“穆泰既然谋反,就应当据守坚固的城池,可他却率军迎接阳平王,证明他力量并不强大,穆泰既然没有武装抗拒,我们无缘无故动员大军,不是适当的反应,现在只要迅速前往平城,用我们现有兵力,就足以镇压。”遂加倍速度,强行军赶往平城。
一切不出元澄所料,穆泰此时就在平城,如热锅上的蚂蚁,进退失据,估计穆泰在投奔元颐的路上得知元颐“内鬼”的身份,不得已又退回了平城。
元澄先礼后兵,派遣使者李焕进入平城,对穆泰的党羽进行劝说工作。这一招实在高明,穆泰纠集的反叛人众,本来意志就不坚强,见“反叛”连连受挫,皇太子被囚,元颐反水,元澄现如今又大军压境,于是无人再听从穆泰的指挥。穆泰见势不妙,指挥部下将士数百人攻击李焕,没有得逞,只好从西门逃走。没有任何悬念,穆泰最终被追兵生擒活拿,这场“反叛”就这样被元澄轻而易举的平灭了。
随后,元澄彻底追查,逮捕穆泰、陆叡等一百余人,全部押往洛阳,等候皇帝处理。元宏后来听到元澄讲述的平叛经过,不禁大喜,对二弟元禧等人说到:“任城王实在是国家栋梁,这事儿要是派你们去办,估计很难做到如此完美!”
事件的大结局:穆泰、陆叡、元业、元隆、元超等反叛首脑全部被诛杀。老臣元丕事先也了解反叛的细节(元业是他老弟,元隆、元超是他儿子),但没有上报,依照帝国法律,元丕应受株连,但孝文帝元宏顾忌元丕的资历,所以特免除元丕死罪,只是贬黜为平民。
原先,元丕、陆叡、李冲和于烈都接受过朝廷颁发的“丹书铁券”,也就是免死诏书。但这次反叛后,陆叡还是被诛杀了。为了安抚人心,元宏特意下诏给李冲和于烈:“陆叡心怀反叛,愧对神明,是他首先撕破誓言,责任不在我身。我本来期望始终如一,但他们却主动把我弃绝,这是何等可悲的结局啊。特别告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