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第一次见(1/2)
天青色的棉布衫,上衣比平时穿的衣裳要长一点,裤子也不是那种大大的裤脚,衣服的领子处还做了一个小立领滚边,绣了几片竹叶。
当看到六兄弟一排站在一起的时候,那个精气神还是一下就出来。
几兄弟长得都比较俊秀,不是那种粗狂型,相似的地方是眉毛和眼睛处,都是剑眉,杏眼微微向上挑。
这种长像现在少年看不出来,长大了眼睛会有点成桃花眼的样子,其实最秀气的数宁睦,宁睦不像二伯娘和二伯,像奶奶。
虽然宁安和安康不上学馆,有心的大伯娘还是做了他们俩的衣服,笑着说反正都要做,就一起做,留着明年穿也好。
这也是一种态度,让不能上学的两兄弟没有那么难受不是。
看着几个哥哥,想了想,才想起还。
这里所有人出门都是包袱,宁月看了看边上剪下来的棉布,那吧,反正也没有什么书,只是平时装点纸,笔,吃的,用不上多大。
让宁家拿来一张纸,去厨房找来一节烧黑的树枝,画了一个草图,给几个人边讲边比划,小姑在一次发挥她的想像力。
用麻布来做试验,很快做剪出了样子,并组合起来,一个小形的手提包做好了。
是最简单的款式,就是宁月前世的单肩包,为了区分,在根据每个人的生肖宁月小朋友画了几个卡通图案绣上去。
这个图案绣上去就需要彩色的绣线,家里却没有,二伯娘把买布剩下的铜板全给了大伯娘,让去买点回来。
奶奶一家给了一两银子,两家都还有剩下的。大伯娘和奶奶说,她和二伯娘手里加起来还有不少,能不能全买了布和绣线也给小姑和宁月做身衣裳。
这两三年吃都吃不饱别说做衣裳了,小姑也是大姑娘了,总不能老是穿那些个灰年扑扑的麻布衫吧。
翻了年小姑13岁了,也到了说亲的年岁。
爷爷也说是,今年大家都过一个好年吧,每人一身新衣裳,在买点棉花回来和旧棉一起每人做一身棉衣裤。
精打细算的奶奶摇摇头,同意买点棉花回来每人做一身棉衣裳,因棉衣服是穿里面的,外面还得穿上一件旧衣。
这样也不打眼,不能说刚有点银子全都给用了,而且一下子全家人都办新衣裳担心招来村里有一些人的眼红。
于是,大伯娘和大伯一起去镇上,姚家悌也好久没有去看周琰,刚好可以把家里的鸡蛋和稻谷送点过去。
因要挑选绣线的颜色,大伯娘把宁月给带上了。
三大一小来到镇上,姚家悌直接花十文坐马车去县里,宁月和大伯,大伯娘三人直接去上次的布店。
去布店要经过醉香楼,今天的醉香楼没有营业,宁月被大伯娘抱着走过时,胸口有一瞬间的钝痛,只是那么一下下,也没有在意,想着回去在说。
第一次到布店,这店主到是会做生意,所有布都整齐有序的摆好,麻布,棉布,绸缎,都摆在后面的橱壁上,中间站人,前面一张大大的橱柜,边上还放了一些细纱,和各色的绣线。
绣线的颜色还是有好几种,材质也有几种,宁月当做好奇看着,大伯娘就拿宁月看过的颜色。
买的都是棉布不可能用丝线吧,那不是搞笑吗?
掌柜的就看着娘儿俩在那挑,总是觉得有点违和,感觉是那个小孩子在做主似的。
宁月也当做不知道,很快,挑好了想要的棉线和五尺桃红色碎花的细棉布。
也不知道这颜色是怎么染上去的,会不会掉色,棉线上的颜色非常的鲜艳,各色都有。
不过这种东西都是别人世代相传的,宁月记得前世看过一个电视剧专门讲染布料的,为了一个方子那是生与死的较量。
这事也不是宁月小朋友去想的,只是有点好奇上色度牢不牢靠靠。
绣线还是有点贵,一小束就要20文,比棉布还贵,最后只买了三种,红,白,黑。
到衣饰铺买了二十斤棉花,这里的棉花是黄色的,不是纯白色,而且贵到死,一斤棉花要30文,听大伯娘同掌柜的聊,越到后面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