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各自忙碌(1/2)
这一个夏天,宁月就和姚家玉在家里折腾,除了姚家玉还加上三妯娌。
家里见天的鸡,猪,菜园,山上,田地,都是忙得团团转。
宁月也提出来找人来帮忙,家里两位太山不同意,说是被人知道不好,过完今年在说。
二伯娘萧氏家给了图纸和做法,唐家也在做风车,借口都是姚家兄弟买书时看到给了他们。
当然,两家人也会保密,对外是自己琢磨出来的,信不信是别人的事情。
现在只有大伯娘王氏家还没有别的收入来源。
宁月给王家想得是豆腐,没错,豆腐。
王家在上沟村,这个村子的土质带沙,种的粮食产量都不高,对于种大豆和花生就很合适,宁月给王氏说明,做豆腐需要大量的豆子,可以让亲戚们一起种,他们家来收做成豆腐卖。
刚开始小做,出了名后才做成豆腐坊。
豆腐有很多营养,吃过的人绝对忘不了,除了豆腐,还可以做成豆皮,豆腐乳等。
两家人给的方法看起来王家来钱快一些,宁月为了王氏和萧氏别误会,清清楚楚的讲了一遍。
王家是细水常流,萧家是一次来钱,最后就看两家人能不能撑起来。
说是很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一家突然有了秘方,会引起别人的眼红,为此,把皮蛋的做法教出去,是吃还是卖在于大家。
机会以摆在面前,行不行在个人。
同时,宁月问了钟氏有没有什么东西是辣的,而且还是可以吃的那种。
钟氏摇头,从来没有人吃到过,辣得最多的就是外面的野姜和野蒜,那还是朗中说是可以治风寒时人们才吃一点。
所以,宁月决定自己上深山里去找。
前世读书时听讲过,最早的辣椒是从外邦引进来的,像是红薯,土豆,玉米等。
外邦一般都是从海外来,这里连海有没有都不知道,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山里。
宁月带着墨七进了深山,逛了两天啥也没有找着。
墨七又是一个闷油瓶,从不问原由,也不知道宁月要做什么,跟着走就对了。
想来想去的宁月才发现不对,那些东西不可能长在深山老林,需是灌木丛林,因那些东西长的地方需要阳光,不能有高大的植物盖住,于是画了图出来,准备去药店问问看。
这个时候宁月还不知道,如果她买两本最普通的民间医书都可以知道那些是常见的调料。
终于,姚家悌被宁月天天唠叨,拿着图去药堂带回来了八角,草果,白术,花椒,还在书局老板的推荐下花了二两银子买了一本《农草经》,很多的民间郎中最先接识到的就是这本。
拿到这些宁月有种拍死自己的冲动,上次给姚家悌说了,没有买回来,感情是姚家悌不会描述,人家不知道是啥。
知道这玩意在古代是药材,没成想,花椒也是。
这些东西不多全部给宁月磨成了粉,当然这种苦力交给了自家老爹。
加上切得细细的姜示,洒上那些调料粉,做了一盘红烧豆腐,香辣的口感全家人第一次吃,有些不习惯。
尝了几口,宁月一个小人吃了一半。
第二天,宁月又和三妯娌做了不辣和辣的酿豆腐,几天下来,全是各种豆腐。
最后,三妯娌做会了五种豆腐,麻辣豆腐,酿豆腐,豆腐青菜汤,豆腐烧肉,豆腐皮蛋,带上豆腐和各种调料,肉沫去了醉香楼。
方子白送,只要收了上沟村的豆腐并推出去就行。
六月中,姚宁和六兄弟结束了半年的学业,开始沐修,也是农修,这里的学馆都有不成明文的规定,每到一个农忙时期都会放学子们沐修,一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何为五谷来之不易,也是让他们缺少劳力的家庭有一个劳力。
稻谷以开始抽穗,一眼望去,成片的金黄色,走在乡间看到这一切,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大圩村的稻谷收下来要有地方放,为此宁月提出把那后面的山买下来,修一个院子,除了住人,还要修仓库。
没错,宁月就没有打算卖掉这些粮食,而是要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