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改变(1/3)
回家途中,李蔡止不住好奇,便出言相问:“兄长,你为何要帮那个羌人武?”李宣也看着李广,一百钱,对他们的家庭来说是九牛一毛,但那也是钱啊。他们可看不出那个武有什么可帮的价值。打手?仆从?他们家里多得是。这种满身腥膻的胡人,他们才看不上。
李广便道:“羌胡生性悍烈,若王松不依不饶,必出事端。终究是成纪县城,何必要惹出事来?”
讲真,若这里不是他父亲的治下,放在别处,他也真懒得管。羌人被抓也好,当街奋起反抗也好,与他何干?现在一百钱能平息事端,对他来说,再好不过了。后来对武的看重,却不过是心中的灵光一闪罢了。这思路还没彻底成形,他也自然不会与两个堂弟分说。
李广这样一解释,李蔡与李宣便也信了。为人子女,为君父分忧,天经地义。事情闹大了惹出李尚来,却发现他们三个在旁边围观看热闹,岂不是要糟?
到了家中,李广带着两个兄弟先去后院拜见了父母。秦汉都重孝道,晨昏问安必不可少。这一点李广还是非常喜欢的。他觉得这才是华夏优良的传统美德。后世他见过不少打爹骂娘的不孝子,可惜政府也不怎么管。来这里试试,流配边郡、剁手脚、砍脑袋,视问题的严重,套餐你来选一个。至于之前他不听父亲的,那是因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得自己规划啊。当然,自己的规划失败了,也就只能听家里安排了。
李广拜见过父母之后,便笑道:“孩儿今日在庄中,与小五(李蔡)、十一(李宣)一道,猎得野猪数只,便让庄上与诸乡党分了,还带了些肉来,父亲大人和娘亲晚上也尝尝。”
李母就一下站了起来,一脸担忧的看着李广道:“我儿可曾受伤。”
李蔡和李宣就一脸无语了,这么个大活人在这,哪里有半点伤?李广心中一阵温暖,跨越几千年,母爱依然如此伟大。不会因为时空的变幻而减少毫分。李广笑对道:“孩儿无事,让娘亲担忧了。”
李尚是个身高一米八几的汉子,面色腊黄,骨节宽大,颌下一蓬胡须。他瞪了眼李广,道:“打小便习骑射,若连几只野猪也对付不了,岂不是白吃这许多年饭了?”
李广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吭一声。他知道,这便宜老爹还在生他的气呢。上次李尚气炸了,把李广打得屁股开花,皮开肉绽。现在看到这个儿子,仍然是余怒未消。
李尚当然有理由生气。他祖上李信为秦朝大将,陇西李氏也是典型的拥秦派。李信之后的李家子弟,后来又随任嚣南征百越。再后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在这秦、汉易鼎的关键时刻,因为李氏子弟大多数都去了岭南,失去了联系,留下来的族人没法做出正确的抉择。所以陇西李氏就只好选择了冷眼旁观,当了个吃瓜群众。结果这一来,就彻底失去了瓜分胜利果实的机会。汉朝建立了,无数的泥腿子摇身一变成了列侯。从尘埃之中扶摇直上。一人得道,鸡犬也跟着升了天。而李家却什么也没捞到,只能在旁边干瞪眼。说不羡慕嫉妒恨,那怎么可能?
所以后来的李氏当机立断,选择了拥抱汉朝。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秦看来是彻底凉了,南方的几十万秦军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中原乱成了一锅粥他们也不回来。幸好李氏是选择了中立,所以他们后来的投靠,也被汉朝接受了。天下初定,汉朝需要大量的人手来治理地方。陇西李氏大小也算个有名望的家族。那就助陇西郡守治理陇西吧。于是,这才有李尚等李氏子弟的出仕。
但这怎么够?李家世代公卿,也就是到了李信这里,因为秦王政二十二年领军攻楚时为项燕所败,留下了历史污点。不然凭他破赵、燕、齐的攻绩,也早就封侯了。即使是如此,李信也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爵位也不低,离封侯只差那么一线了。现在没过几十年,到了他们这些子孙手里,就一代不如一代,只能当个县令、郡吏了?
尤其是李尚,因为少年时受过伤,身体不大好,几乎没了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