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化砂技术课题(2/3)
观的研究,这个跨度使得他对物质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个认识,那就是物质无限可分。这样的认识说出来十分稀松平常,就连一个中学生也知道。但是,知道是一方面,敢不敢去做、知道怎么去做是另一方面。吴有道虽然不相信宗教,但是也听过这样一句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也听过一粒沙含三千界的说法,这与物质无限可分的科学理论不谋而合。吴有道感觉到,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宗教概念。从这个思路延伸出去,吴有道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如果物质无限可分,那么造成白血病的恶性克隆细胞,也应该能够与正常细胞分离出来。如果能够将恶性克隆细胞分离出来,那么白血病就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治愈。
吴有道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于是就连夜动笔,洋洋洒洒的三万字开题报告正式出炉。课题的题目,由于受到“一粒沙含三千界”的启发,就定名为“白血病的化砂技术研究。”
贾思雨教授看到吴有道的报告,觉得有道理,于是附上自己的意见:“这是一条前所未有的治疗疾病的新技术。不仅对于血液病,对于其他许多疾病都有重要的意义。”
这个评价很高。但是在审查会上分歧很大。支持者强调课题的意义,反对者质疑课题的可行性。最后投票表决,吴有道的课题以微弱多数获得通过。所长金水生做出结论,说科学本来就充满着不确定性,作为一个科学家,就应该有冒险精神,有一分的希望,就要用万分的努力去争取。科学发展的历史上,每一个重大的进展都是这样过来的。若是等到万事具备再动手,科学就不会进步。
贾思雨教授很有科学家的素养,推荐吴有道作为课题组组长,而自己是课题顾问。吴有道又招收了几个助手,正式开始了化砂技术的研究。
化砂技术在理论上很强大:物质无限可分,但是在实践上困难重重。研究开展一年来,一直卡在第一步毫无寸进。不过在所长的支持下,课题仍然继续下去。有一天在与吴有道商讨课题的时候,贾思雨看到课题无进展在所里受到的压力,建议他如果可能的话,先拿出一点阶段性成果。
于是,吴有道组织了几次实验,交给贾思雨吴有道一个成果: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组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链数量的异常,导致异常红细胞产生,患者长期依赖于输血,目前唯一的有效治疗途径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吴有道的技术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从患者体内提取出造血干细胞,在体外利用载体携带的特殊基因进行转染,随后将基因改造过的自体干细胞重新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合成正常红细胞。
这个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堵住了研究所的质疑。但是这个成果对于白血病课题来说等于无。吴有道沉重的心情一点也没有减轻。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课题组也熟悉了套路。半年之后,又一个成果问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es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浆细胞克隆性疾病,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又过了半年,终于有一个和白血病相关的成果了:利用二代测序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二代测序检测基因dna突变是更精确的检测手段,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完善及检测成本的降低,可以作为一种精确的mrd检测手段而被推广。
没过多长时间,课题组无意中发现发现阿司匹林在血液中对血小板有分散作用。这个发现马上被用于心脏手术中预防深静脉血栓,效果很好。用阿司匹林来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真是物美价廉的好药!
尽管课题组三年来取得了一系列很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但是那些成果都是副产品,在治疗白血病这个核心问题上面还是毫无进展。眼看课题的经费已经快用完了,如果拿不出实质性的成果来,后续的经费就没有指望了。对此,所长金水生和贾思雨吴有道都没有什么办法。这个时候,刚加入课题研究的博士生白严,提出了横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