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跋扈最是宁远伯(1/4)
ps:
爽的情节来了。看看某两位大才子的嘴脸啊!
那啥,月票?
“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
这条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似乎自从有了这个名字之后便充斥着浓郁饿的脂粉气,满是香艳暧昧的味道。十里秦淮,历史上便是有名的fēng_liú之乡。
南京城内的秦淮河源自通济门,却美在夫子庙。这里河水并不干净,有些发黑,单就河水而言,与美不挂钩。可在夫子庙、得月台、文德桥、石坝街、乌衣巷、朱雀桥、秦淮人家及长长的走廊之间不知怎么就显得美起来了。两岸民居与酒楼一家接一家,码头一个挨一个,晨钟暮鼓,人声喧哗。虽然说穷文富武,可是能够到南京贡院来参加考试的读书人,家里有几个和范进一样的?就算是家境一般,也少不得要穷家富路,多带着些银钱,也好结交一番同年学长,日后才能声气相连守望相助党同伐异。这群完成了八股考试有钱又有闲的文人墨客,向来便以fēng_liú才子自命,一旦那闲下来的心可想而知。
浆声灯影,烟岚雾霭,粉墙青瓦那是挡不住的诱惑。一面是腰间有钱又以fēng_liú自命的男人,一是琴棋书画精通,眉目间烟锁春山的女人,接下来可想而知。无数的故事就此产生。
古人所说的六朝金粉,十里秦淮。几乎全集中在这里。这里河宽不过20米,桥是一座接一座,一家一家的青楼,每当华灯初上之间,便上演一幕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场景。丝弦歌舞之声不绝,吟诗唱和之声不断。
同这样的场所相比,韦小宝同学成长起来的丽春院,便是路边摊和五星级酒店的差距。
秦淮河岸南,一座小巧精致的红楼上悬着媚香楼的匾额。河中的一条画舫上。灯火通明,一群衣着华丽,风度翩翩的读书士子,摇着折扇。正在等候佳人莅临。
这条装饰的极其精巧的画舫,可以容纳三四十人乘坐,最是夜游秦淮的绝佳场所。画舫上的船工,各个都是挑选的精壮汉子,收拾的干净利落,整洁的青布裤褂腰间扎着极宽的带子,腿上打着花布绑腿。
“年兄,不知今日可否有缘得见佳人芳容?”
来自河南商丘的复社才子侯方域,眼睛里满是期盼的摇着折扇,不时用眼角余光瞟着媚香楼上那几扇玻璃窗后的纱帘。
自从抵达南京之日起。侯方域便寄身夫子庙,每日与复社(明末抗清文学团体,怎么觉得哪里有点不对了?复社之人,抗过清吗?)朋友陈定生、吴次尾等赋诗饮酒,常抚卷自叹“读书异地。功名未就,家乡远通,况是佳人难觅,良缘未缔。”每日里便游荡在这销金窟中,不过好在有左良玉所赠金银,自然可以大把花钱。
俗话说,姐儿爱钞也爱俏。侯方域恰好是应了西门庆大官人所谓的潘驴邓小闲中的几个条件。有钱有闲有身份地位有名声,这样的大好青年,如何不在秦淮河上出名?
这一日,侯方域与好友杨龙友来至此处,恰青楼姊妹们正举行盒子会(明代南京妓业风俗,于每年清明前后举行。色艺俱优者比赛吹拉弹唱一连数日),席间一名女子李香君出类拔萃,侯方域一见钟情。
那杨龙友是个在秦淮河上厮混已久,惯会帮闲的,当下看出端倪。便极力撮合。
此时侯方域年方二十一岁,其父侯恂为户部尚书,此时虽身陷囹圄,但为东林党(明末爱国政治集团?)领袖之一,正是被江南读书士人尊崇的时候。而侯方域自己亦为复社骨干,其诗文已名冠天下,所谓的复社四公子之一。(嗯?似乎叫什么什么四什么的,都没有好结果。大家自行脑补去。)
李香君挣点妙龄,年方一十六岁,生的温柔纤小、宛转娇羞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婉转,“容可落雁,貌能羞花”正是风尘女子最为美好的一段年华。
被后人列为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此时早已因其色艺双绝、气质出众,而名动秦淮两岸,见她需“纳千金”。
侯方域虽有左良玉为其买单,但是这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