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十八道圣旨(2/2)
淡的淡漠,但自己知道那是见惯了生死之后的表情,但这次不光是他,周围视线所及之处的所有老兵脸色大多阴沉,想必都是发现不对劲了,但无人出声质疑。‘这些个尸堆上打滚的兵油子都没说话,自己担心个啥子劲。’冉闵在心头压下不安的情绪。漠北以北便是满清和北元的交界之处,一毛不拔贫瘠无比无法住人,但却是两者的战略缓冲之地,双方都有默契的在这里展开大大小小的厮杀,疯狗游骑手现在就是在这片大地上游曳着。只有爆发大型战争才会破开双方关城长驱而入,但征北王公孙白启坐镇的百年内只有过不到五起,每次都是北元有重量级人物战死了才会引起北元大动干戈,其余时间那是不敢的。
而漠北并未出兵北上,那自然就是国内的一些腌賍事了,当年开国的那场“北伐之战”声势浩大,从中原腹地一路打到蒙州,一路杀尽北元数路大军数百万人,杀的北元元气大伤家家缟素,帝都一次又一次往北迁移,在整个南赡丢尽了颜面。
战机稍纵即逝,看着形式一片大好的局面公孙白启选择了继续北上,没有遵守当初定下的战略挥军南下支援镇南王吴四桂,这一行为在整个朝野激起了轩然大波。
大逆不道、狼子野心、公孙反贼这三个词汇到现在还“充斥”在朝堂之上,只是不敢在公然场合喊出罢了。只有明心人知道公孙白启是对的,吴四桂的镇南军就是再挡住南明攻势一年都是可以做到的,一年的时间说不定北元都会被打残掉,永远也无法东山再起了,只需花上一些时间慢慢蚕食就能成就千古伟业,一举跃上南赡上国之位!
满清的开国皇帝是、吴四桂也是、还有一些朝堂上的宿老都是明心人儿,眼光都能放到十年百年之后;人心难测,身为帝王、身为竞争者、身为朝堂砥柱谁敢把江山社稷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人心之上,若那公孙白启一路北上吞下整个北元后听调不听宣怎办?甚至直接划地自立又能如何?
连下十八道圣旨令公孙白启回师南下拒南明,前十道圣旨还有帝王之气的包容大度,到了第十一道开始语气逐渐严厉起来,国内风雨之声简直到达了顶端,都要淹没整座朝堂了,群臣纷纷建言出兵相助北元合灭叛臣贼子公孙白启。
何为开国帝王?审时度势、一言九鼎、吃冷屁股这些矛盾的元素都能结合到一个人的身上,力排众议又遣出了七道圣旨。最了解自己的往往都是对头,吴四桂突然防线崩溃,南明大军挥师北上,在第十八圣旨到达之时止戈现今的坟州,修整之后率军南下。那是公孙白启和吴四桂唯一的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
两名只见过一次面的人反而是互相最了解的人,公孙白启知道这是吴四桂故意打开防线,逼自己南下;吴四桂也知只有这样前者才会停止北伐,他相信他没有反心,但不相信他下边人和那还未出现的征北王世子,不愿自己白白帮满清打下的江山到后来成全了另一位同行者。
在吴四桂心中他清极可以做皇帝,你公孙家不行!
满清帝国内的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坐不同心了,百年内都再无建树。
一座高山之上,一众北元将军装扮的人群放下手中的远视境,其中一位中年将军对着一位年老者出声询问:“王爷,这群疯狗已全部进入绳套了,一刀子都砍了?”话毕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眼神阴狠果决。
“呼延万户,不着急,再等等。告诉那颜放他们过去。”年老将军淡淡说道。
“尊王爷令。”中年万户沉声应道,不敢对这位年老王爷有任何质疑。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