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三国之先锋廖化》

ABC小说网(abctxt.cc)

首页 >> 三国之先锋廖化 () >> 昔太公封齐……故事引申 一 太公封齐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bctxt.cc/13071/

昔太公封齐……故事引申 一 太公封齐(2/4)

伐罪,为父报仇,我等要怀必死的决心去换取伐纣的胜利,只有前进没有退路。”于是大军个个争先,人人拼命,各路诸侯也效法周军,义无反顾,直扑殷都朝歌。

在殷郊牧野,姜尚率诸侯联军,与殷纣王的17万大军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旷古稀有的大战。太公引武王入殷都朝歌,斩纣王和妲己头以示众。遂诏告天下,宣布殷朝灭亡,周王朝诞生。

周王朝定鼎,武王封赏功臣谋士,师尚父姜太公凭着在兴周灭纣中的首功被封于齐。太公封齐,是武王与太公靖边安周的重大决策之一。当时,齐地方国林立,势力强盛,其中实力强大者不下十余国,如莱国、杞国、谭国、蒲姑国、奄国,还有熊国、夷维等国,这些地方邦国世居东夷,繁衍生息,根深蒂固,又因他们的居地犬牙交错,而且广交天下,形成了宽缓阔达、尚武崇仁、凝重自信的民族性格。殷商曾多次征讨,均未能臣服他们。由于他们不附中原已久,周朝建立以后,他们也仍然因疑忌周王朝的征讨而与周对立,这样周王朝的东部边境就难于安宁。因此,让一个熟知东夷地理风土、人情,且又智谋权变之人去镇守东方,那是再好不过了,而太公姜尚出身东夷,熟悉当地情况,且又老谋深算,机智权变,正符合这一要求。况且太公佐武王伐纣兴周,为西周三公首辅大臣,功盖天下,正可以封齐以奖其功,也可以威慑诸夷以靖边患。

公元前1051年,也就是武王二年,88岁的姜尚封于齐,都营丘。领封之后,太公带领文武百官,携家人侍从,车乘辎重,浩浩荡荡,东行就国。他们昼行夜宿,走了好几天还没进入齐地境内。这天他们住旅馆不久,就听店主人说:“有道是机会难得易失,这些人行动不紧不慢,哪像个赴国建都的样子。”太公知这话中有话,预料前途可能有阻碍,随即命令一行人,夜衣而行,黎明至国。到达营丘才知,果然已有外患发生,莱人听说太公来营丘建都,急发兵来争。太公先礼后兵,一场大战,击败莱侯,占领营丘,建都称齐。

太公建都营丘后,又遇到了内部“顽民”的阻扰。一个是春秋繁露记载的“诛司寇营汤以定齐国”事件。司寇营汤,巧言令色,对太公的政令缓办慢行,对百姓暴虐滥杀无辜。但口才很好,能言善辩,且阳奉阴违,惑乱百姓,满口“仁义”。太公劝说他,不听从,太公令人把营汤斩首,以正政令。韩非子又载:太公封齐时,当地有被时人称为“贤人”的居士狂矞、华士兄弟,他们扬言:“我们不为天子臣,不做诸侯官,自己耕种粮食吃,自己掘井饮水,自食其力,不求名不求利。”太公入齐后听说此二人有贤名,三次登门拜访,想让他们为国家效力,但二人闭门不见,拒绝聘用。太公为了政令畅通,下令处罚他们。消息传到周公那里,周公派人传话给太公:“听说二人有贤名,处罚贤人恐怕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太公回答说:“他们宣扬不为天子臣,不为诸侯做事,不为国家尽任何义务,这是贤人的行为吗如果所有的人都像他们那样,国家的法令政策就无法实行,那么,国还像国吗这样的人不但不是贤人,而是害群之马。害群之马不除,怎能使群马为我所用”于是太公下令诛狂矞、华士兄弟,从此再无违抗命令法规之事发生,局面迅速安定。五个月后即向周公“报政”,即汇报封齐定国后的安定局面,周公闻报十分惊讶,在这样一个民族关系复杂、土著人性格难驯的地域,在这么短的时间能使大片疆域安定,确实是一个奇迹。据记载,齐国初封面积已达方500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称:“昔吾先君太公,受之营丘,为地五百里。”周公问治齐之方略。太公回答说:“尊贤尚功,因俗简礼,凡是有德有能的人,不管氏族同异,愿为齐出力的,均安排合适的位置,让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东夷传统礼俗,允许沿袭使用,若有改变,也是向利于民的方向发展。所以很快就得到士民们的拥护,实现了朝野归心。”周公听了太公的

状态提示: 昔太公封齐……故事引申 一 太公封齐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