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捌(下)(2/3)
远胜于我,于样貌上我自然也不及韦嘉懿美若天仙,你身边的女人从不缺我楚靖溟一个。可是李佑,你若是保得平安,我便做你的朋友。”不是知己,亦不是红颜,而是朋友。
话罢,她举步走向门外,只留下李佑一人于一室的寂寥中,而那一双绝世的桃花眸,清明的可怕。
良久,她恍惚听到哪里传来的悠扬小调:
“ 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
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
今我何时当然得,一去永灭入黄泉。
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
九月的风已有些凉,重阳黄花盛景终究于瑟瑟秋风中飘零消散。只有天空似乎更蓝更远,鸿雁南飞,终于将长安的所有暖意悉数带走。
秋天里湛青的风席卷了长安的大街小巷,太极宫的朱墙黄瓦显得更加明艳雍容,城里的少年少女都换上了时新的秋装结伴出游,引吭高歌,言笑晏晏。
秋日多思,这话于楚靖溟是一点不假。
无论她在做什么,弹的什么曲,读的什么书,写的什么字,最终所想的,一定是宇文长庆。
明明是想要不去念,不去想,却仿佛有只手,一次又一次,残忍的将她的心绪拉扯回去,在泉湖镇的瑟瑟寒风中挣扎。
每每想起,心口都是一阵憋闷的难受,压迫得她几乎就要窒息。
她开始经常的发呆,有时正同老侯爷说着话,就不知心思到了哪里去;有时和摇影冷疏出去,要二人小心翼翼唤她许久,才能回过神来;有时和柳云瑛杨小环闲聊,一会儿,就不知道二人说了些什么。湄姨关切她,几次红了双眼要请个郎中来看她,皆被唐哲修好说歹说劝住才肯作罢。
她常常望着愈发辽远的天际,好像看着看着,那天便会变成灰色,阴风怒号,苍凉如墓。
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甚至连午夜梦回之时,都是他冷若寒霜的一张面孔,薄凉的嘴角,吐出那句梦魇般的话语。
也许当日她没有一时兴起,着了魔似的想看他笑一笑的样子,会不会,就没有如今的痛彻心扉,焦虑难安。
白日在一日又一日磨人心肝的思念中越来越短,而那冰冷而漆黑的夜却越来越长,楚靖溟在这样的折磨之下愈发苍白消瘦,即使她仍然日日唇间含笑,然而到底遮掩不住眉间越来越浓重的哀伤与荒凉。
唐哲修显是发现了她的不同,但到底顾着什么几番犹豫也未曾问出口,只是每日越来越勤的往她跟前跑,似乎生怕她想不开寻了短见似的。
光阴如同离了弦的箭,去势那样急,半点没有回头之意。转眼到了十一月,冬天的步子走的急冲冲的,转眼间吹散了满树缠绵的叶,金黄,赤红,绛紫,如同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蝶。月初,今上将上皇葬于献陵,与穆皇后合葬,上庙号高祖,穆皇后加号太穆皇后,以示尊崇。今上本自五月起便辍朝,令太子领政,如今仍着素服,不临正殿,文臣纷纷上书,今上皆弗许之。更言皇后病中,日日陪伴于皇后床前。
楚靖溟今年却也改了性子似的,往常最喜穿些颜色衣物,进来却以月色,青色偏多,更显得形容消瘦,愁眉惨淡,惹得湄姨时常在她跟前叨扰,更是变了法的从市里带了颜色衣料与她做衣服,她却极少穿,湄姨便更加生气。她只得劝道:“如今正是国丧,连今上都着素服,虽说今上下旨不叫百姓服丧,可到底咱们是宦门,总不能做得太过,叫别人携了把柄。”湄姨这才作罢。
柳云瑛倒是常常拽着杨小环一同来看她,她刻意不提那日的事情,柳云瑛亦小心翼翼的同她说笑,只有杨小环不明就里,总是说的开心,仍从街头巷里说到深宅大院,生怕旁人不知她清楚的事情多。这其实也省却楚靖溟不少事情,她虽不能出门,却对长安城大事小事,了如指掌。譬如吐谷浑新王甘豆可汗,久在长安为质,他父伏允崩后他即王位,不过半年,便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