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四章 双赢(1/2)
战争中的敌对双方,一般而言,断绝彼此间的经济、文化、科技联系,乃至于外交关系,都是常见的标准动作。
都已经为利益而打成一团,联系,就似乎毫无必要。
即便在历史上,彼此敌对的力量之间,总还多多少少有些联络的渠道,或者暗中进行,或者通过第三方周转,在战争年代也保持起码的信息交换,否则,即便一方或双方想要停战,都没办法把意图传达到对方。
何况战争,在有产者、顶层的眼里,终究不过是一桩带血的生意。
打,还是不打,是在战场上用枪炮争辩,还是回到谈判桌前彬彬有礼的商议条款,对掌控国家命脉的统治阶层而言,并没有绝对的好恶,一切完全要看哪种方式更有效,更迅速,更能攫取丰厚的利益。
千百年来,国家间的战争行为,其实质往往便是如此直白。
相比之下,无合砝地位的组织、群体反抗统治机器的战争,倒或许还另有些更高一层、更遵从人性的理由。
第三次盖亚大战,同前两次大战的情形相若,一开始,参战各方便彼此断交。
继而,或主动、或被动的切断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联络纽带,一方面防止泄露机密、或者无意间资了敌,另一方面也有主动采取措施,尽可能从多个领域对敌方施加压力,促成胜利的考量。
但,与前两次大战相比,第三次盖亚大战的背景,却大相径庭。
基于这种不同,交战双方的考量,至少是其中之一方联邦的考量,则与历史上的每次战争都不尽相同,采取的手段也会不一样。
西历1488年,星港战役后的某天,联邦(不出所料的)采取断然措施,不打招呼、事实上也无须打什么招呼的切断若干条国际通信线路,并指示尤洛浦的若干仆从国家协同行动,彻底断绝与西大陆列强、罗斯之势力范围的网络连接。
切断连接,对联邦会有什么影响,ffri-it的评估报告早已出炉,结论是“相当有限”。
对这一结论,方然并不意外,事实上他反而还会疑惑,为什么在列强与罗斯四面扩张的很长时间后,联邦才下令切断网络连接。
互联网络,是连接全世界的一道桥梁,有很重大的意义。
早年间,具体说来,在西历1460至147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从蜂窝网络到光纤干线的诸多手段,从联邦辐射出去的互联网,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入,彼此间互联互通,逐渐发展出一张覆盖全球的巨网。
互联网络的发展,原因很多,根本动机则一概逃不出经济利益的范畴。
在世界通过网络连为一体的时代,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集团,但凡要生存,要发展,都必须充分融入分工明确、协同运作的全球经济循环之中,才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获得比单打独斗、闭门造车更高的收益。
这种叙述,早年间,方然在媒体、课本上见到过许多次。
但稍加思考,便不难看透其中的矛盾,继而意识到这是一句避重就轻的谎言。
互联网络,人类世界的信息基础设施,发源于联邦,兴盛于联邦睥睨天下的时代,现如今,一步步走向彼此割裂、封闭的内循环,也仍然是从联邦开始。
之所以经营这样的网络,对联邦,固然有科技进步、服务人类的因素,根本原因,则是这一划时代的科技发明,能极大提升人类世界的生产力水平,极大加速人类世界的物质与资产流动,进而,极大提升顶层、有产者、统治阶层的剥削效率。
在主权国家协作、竞争的那个年代,推动互联网络的发展,是联邦的诉求。
不仅如此,被网络极大提升生产力、也带来更多利益的特性所吸引,诸多后发国家,包括一向不在联邦势力范围内的国家,也陆续接入inter,继而多多少少享受到了互联网络的便利。
但这种便利,站在历史的高度,却很难说是一件好事。
在互联网渗透世界,经济全球化如火如荼的西历1460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