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本分(2/4)
,臣不臣,才会让人觉得兵谏可等闲视之。从太宗的玄武门之变,玄宗的马嵬驿之变以来,李唐一朝,莫不如此。以至于天下人都认为,只要不伤及皇帝,兵谏就是可以被原谅的。却不知兵谏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是有违君臣之道的,是不可饶恕的。”萧秀依旧愤然说道。这时,一旁的马新莹问道:“为啥不可饶恕啊?那皇帝犯了错,还不知悔改,不兵谏能咋办?”
“妹妹有所不知,自古兵谏便是死罪。只有在无可奈何,抱着必死之心时,臣子才会选择兵谏。兵谏失败,自是万劫不复。即便兵谏成功,纳君于善,事后也会自纳于刑,自杀以谢罪。如此,才是做臣子的本分。而不是像鱼弘志这样,动不动就兵谏,废君臣之礼,过后还逍遥于世。我想公子是因这些,才会愤愤不平的。”珠玑对马新莹不急不慢地解释着。
说到本分,我突然有些话想说,便言道:“为臣之本,在于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文死谏,武死战,方是国之幸事,然我大唐已很久没有这样的臣子了。”
“文死谏,武死战,就一定好么?死了以后,他们的家人咋办?”马新莹反问道。
我看向他,耐心地解释道:“君有错,臣惧死而不谏,必致国乱,国乱则家何以安?敌来袭,臣惧死而不战,必致国亡,国亡则家何以存?因己之贪生,而致家国多难,纵不知廉耻,亦将余生难安。若一死能换国之稳定,虽于自家不幸,却成就天下千万家之安宁,这死,何其值得!身为臣子,就该有臣子的担当,这便是本分。”
“不仅如此,思民之生计,谋国之久安,正君之言行,不渎职,不营私,不仗势,不擅专,不僭越,不叛乱,这些皆是为臣之本分。”萧秀也耐着性子跟马新莹说道。
马新莹听完以后,又问:“那为君之本分呢?总不能啥都是臣子去做吧?”
“为君之本分,在于勤政,安民,御臣,定国,兴天下,全社稷,抚四夷,服万邦。君之本分,勤政为首。君不勤则政务搁置,累积成患,患而无医,终将溃灭,故惰政乃国家崩颓之始。勤政之纲,安民为要。君不爱民,民何以爱君?民不爱君,何以信君?民不信君,何以安心?民不安心,何以交心?民心既失,君将为何人之君?故负民乃君王倾没之始。安民之要,在于御臣。君命国策天下事,决之在君,成之在臣。君不御则臣不尽心,不尽心则事不成,事不成则上下欺瞒,上下欺瞒则百姓懵,百姓懵则民心不归。人有善恶,臣有忠奸,君不御则中枢易轴,中枢易轴则君命不达,君命不达则王室孤危,故纵臣乃天下易主之始。臣之既御,便当定国。国策不定,朝令夕改,臣固听命,犹有困时;民虽归心,犹有怨时。臣民困怨,则国力必损;国力不济,则外敌必扰。而后内忧外患,国祚难长,故定国乃江山永固之始。”我对马新莹解释着,也不顾他能不能听懂,只是不吐不快而已。
此刻萧秀接过话,问我道:“那‘兴天下,全社稷,抚四夷,服万邦’,尚兄又做何解?”
“民有归心,臣欲尽心,君亦存久策之心。然何策可以久用而不废?一策可以兴天下,一策亦能亡天下,取舍之间,需慎之又慎。时势不同,利弊各异,应时顺势而取兴天下之策,乃为君之责。社稷,立国之根本,安民之必需。不全社稷,犹如不敬天地,不循人伦,不守农时,乃自取灭亡之道。社稷存,则君有所忌,臣有所从,民有所依,家国不乱,华夏不危。礼义之道,千年未改,敬天重礼而全社稷,亦乃为君之责。中原之外有四夷,四夷之外存八荒,八荒之外立万邦,国内安而四夷不顺,万邦不服,则必有外战。外战不断,则损国劳民,君困臣疲。欲国泰民安,需交伐得当,使四夷和顺,万邦从服,此乃君之重任。”我继续答道。
“依尚兄之见,何谓‘交伐得当’?”萧秀追问道。
我想了想,回道:“国力不济,交而不伐,以求生机。国力相当,力弱则近交远伐,以求祸不及国;力强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