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炮团还有炮团?(2/3)
径也进行了调整,从7.9换到了7.0,跟我们ak11步枪的口径是一样的,子弹也是可以通用的。”阎锡山继续的介绍着。蒋百里的眼前一亮,作为重机枪,移动不方便,这是重机枪的硬伤,一定程度之上,马克沁的重量减轻,代表着马克沁小组,能够携带的子弹的增加,先不说这10公斤,能够多携带多少子弹,就说子弹从7.9改到了7.0,战斗小组能够携带子弹的数量,顿时增加了7分之一,这对于重机枪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提升,而可以拆卸,让只能够三四个人抬起来的马克沁,可以分成不同的部分,在翻越中国特色的崎岖道路的时候,机动能力和行进速度,都会增加很多,这对于一支部队,绝对是神来之笔。
“这里也做出了改变!”蔡锷终于回过神来,仔细的观察着马克沁,他注意到了马克沁弹链,帆布弹链改成了金属弹链,每个弹链的子弹数量减少了,可是稳定性和击发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面提升,这个不用介绍都知道的。
叹息一声,蒋百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在来到包头之前,他觉得,中国是没有任何的工业的,可是现在,他发现他错了,中国不是没有能人,是因为没有产生能人的条件,当一个体系适合产生这个时候,一切都顺理成章了,一款世界上可以说是最先进的步枪,起码是最适合东方人使用的步枪,一款实力增加的马克沁,步枪和机枪都能够自产,从这个方面上说,会让整个部队获得怎么样的提升呢。
“对了,这些枪支的生产量大不大!”一直都没有怎么说话的张孝淮,突然的插口问道,他也问到了重点,一把枪支,是否能够普及,或者说能够把价格降低下来,关键在于速度,无法量产的武器,性能再好,也不能够装备到军队,毕竟,军队是一个团队作战,是以数量为基础的。
“大,这个生产量真的是不小,我们一共有五个,现在,从这个步枪生产出来,已经给我们一师换装了四分之三!”
“换了四分之三?”
“你们一个师是多少人?”
“2万人左右,我们排,连,营,团,基本上是三三制,但是到了师一级,因为是最小的独立作战单位,加上专门的炮团和重机枪团,后勤团,一般是七个到八个的团级单位!”王金铭的生怕将不明白,详细的说了一下。
这中间,蔡锷悄悄的询问了阎锡山,阎锡山给出了他一个数字之后,蔡锷脸色一变,再也说不出任何一句话。
蒋百里对于蔡锷非常熟悉,这个同学,有大将之风,很少有东西能够让他这么惊愕的,拉了拉他之后,问道:“怎么了?”
“你知道,这是多长时间换装的么,这把武器从定型到现在,只有不到20天的时间,20天换了15000把步枪,700挺马克沁。”…
700挺,蒋百里也愣住了,新军一个师,在他感觉,有个一两百挺的马克沁,已经算是不错了,没想到,居然有700挺,这还只是四分之三的数量,难道整个新军,一师的数量,马克沁的数量居然超过1000挺,这个火力,恐怕德军都没有这么密集的火力(真实的历史,德军在一战的初期,一个师的马克沁,不过是几十挺,在战斗之中,伴随着机枪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倒了一战的后期,德军的每一个师,轻重机枪的数量达到了接近千挺,杨元钊不知道德军是怎么回事的,他直接一步到位了,他很清楚自动火器,对于一个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所以火力几乎布置到了排一级,部分甚至普及到了班。)
蔡锷等人,在心中,已经把新军的战斗力,尽可能的提升了,却没想到,新军的战斗力依然在他的想象之上,这样一个军队,真的要跟中国任何一个军队对抗,一对一,甚至一对二,都完全不在话下,别说北洋了,甚至跟蒋百里曾经呆过的德国第七军还要强大的多。
接下来,蔡锷等人的惊愕一个接着一个,四个训练营,他们看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这些东西,别说是在中国军队,日军,甚至是德军之中都很少,但是这些针对性的训练,对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