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绿筱媚青涟》

ABC小说网(abctxt.cc)

首页 >> 绿筱媚青涟 () >> 第20章:约看舞蹈演出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bctxt.cc/127639/

第20章:约看舞蹈演出(2/5)

以一袭睡衣式的宽松长裙,打着赤脚的表演颠覆了舞蹈界,将身体的重心、精神的追求从虚无缥缈的仙境拽回到现实中,舞蹈的表现力开始褪去华丽的外衣露出更加真实且具有冲击力的样子。

回到人本身,直面内心的碎碎念,无需为没有能力拯救世界而感到羞愧,也无需为一无所有感到自卑。因为,在舞蹈的世界里不分贵贱,而现代舞正是用来包容一切不可容纳的事物,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英雄,是当今更多年轻人的选择,而现代舞也必然会在这条“任性”且“自我”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苏筱还沉浸在《漫慢》的表演里,第二个表演节目已经开始了。由上海歌剧院舞蹈团表演的《浔阳遗韵-丽人行》。

唐代白居易于元和十年被贬官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在湓浦口送别客人,偶遇一个琵琶女,在了解了琵琶女的辛酸身世后有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而作了一首《琵琶行》。这首《琵琶行》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为开头拉开故事序幕,而借“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拉开故事的转折,通过“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展开描述琵琶女琴艺的高超,同时以琵琶女“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引出听者白居易对自我遭遇的心酸回味,以“相逢何必曾相识”作为同病相怜引出听者自怜,而最终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为结尾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抒怀。

才华横溢的著名画家、艺术家陈逸飞创作的油画杰作《浔阳遗韵》于1991年在香港以135.5万港元天价拍出,创下了当时中国当代画家的最高市场记录,达到了陈逸飞中国旗袍系列创作的巅峰,而《丽人行》于1997年以231万元拍卖出去。很多人传说他是根据白居易名作《琵琶行》意境而创造的《浔阳遗韵》,然而据知情人透露,最初的创作冲动还是在江苏的周庄产生的。说是有天晚上,陈逸飞在古镇一户人家休息,忽然依稀听到悠扬的琵琶弹唱声似仙乐般传来,他赶紧起来循声望去,却什么也没看见。幽淡灯光下的石板小巷是那样的安宁,动听悦耳的琵琶弹唱声是那样的缥缈,更加显出周庄古镇之夜的静谧,他艺术家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于是,古典仕女系列创作开始了,《浔阳遗韵》和《丽人行》是其中的两幅。《浔阳遗韵》系列亦称“旗袍系列”,画中那些身着华丽丝质旗袍的美丽女子姿态柔美、气质高雅,这种中国韵味的典雅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陈逸飞先生将西方古典写实主义画风推向极致,丝丝入扣地遵循着精致、细腻的完美准则,用炉火纯青的西方绘画技法将他的东方美人刻画得近乎“唯美”,并带有浓厚的脂粉味,而其作品命名也大多出自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雅意象。

原画作《浔阳遗韵》中三位女子,一正两侧,右侧正面者手执素绸牡丹团扇,面容清秀,目光恬静,略带忧疑,凝视左侧吹弹者,想必随着乐声陶醉在深深回忆中了吧。左侧居前者手执长箫,低眉吹奏;居后者,手抱琵琶,轻抹慢挑,目光与右侧女子相应。三人身着旗袍,右侧为花青色,左前者为绛紫色,左后者为明黄色,袍面花纹繁复,配饰或为“十八镶”花绦,或为披肩,或为镶滚,雍容华贵,衣饰质地细腻真实,不能详尽。用光颇为高妙,以左前方略高一点的暖光照亮人物,背景则淹没于暗色之中。整幅作品和谐,灵动,而又略带伤感,给人遐想无尽。

原画作《丽人行》有四位或执扇或提鸟笼的女子,画面中那倩影依依、可怜可爱的民初少妇,无一不是柔弱无骨、顾影自怜,以一种希望被宠被看的温顺的哀怨的目光凝视着观众。陈逸飞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与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

状态提示: 第20章:约看舞蹈演出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